淡淡的薄雾笼罩金黄的麦田,蜿蜒的小溪伴随晨风缓缓流淌,夕阳的余晖着映衬日落而息的农民,金色的光芒洒在那褴褛的衣衫上,丝丝暖意驱走耕作的疲劳。恣意漫步的队伍成了这座小城稀有的活力,谈笑声、争执声此起彼伏,交织在澄净的上空。一个小女孩牵着小花狗,静静走在后头,感受着这般岁月静好的氛围,内心却五味杂陈。
“筱雩,这才回家啊,这天都快黑了呀!”一位农妇朝着小女孩喊到,女孩似乎被打断了思绪,顿了顿回应到:“哎呦,阿姨我这不才刚干完活嘛。”甜美的酒窝浮现在黝黑的脸上,生活的困苦让童年成为她永远的幻想,却从未让她向命运低头。
越过崎岖的山路,踏过泥泞的小道。几经奔波,筱雩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小村庄里。那儿已经没有什么烟火气息,毕竟有能力的人都会选择搬离这不毛之地。一台收音机可以说是当地最先进的设备了,但筱雩无暇为这一切感慨,因为等待她的,只要干不完的家务活。
“我回来了”虽然深知没人会搭理她,但筱雩还是照例喊了一句,她想通过这种方法让寂静的家热闹起来。但丝毫没有作用。看到木制餐桌上大堆小堆的食物残渣,筱雩知道家人已经吃过晚饭了,但任由她找遍厨房,都没有一丁点能放入嘴里的食物。最后,她走到灶炉前,用尽浑身力气将饭焦盛起,再加入少许白开水,仰起头闭上眼,伴着眼泪一同倒入嘴里。这时筱雩已分不清是苦是咸,她只有一个幼稚的抱怨:都说无功者饭菜不留,为何她如此勤奋,得到的却是一样的待遇?
洗碗、打扫、砍柴、织布、复习主导着她,直至小花狗沉睡在她脚边良久,她才将熄掉蜡烛。正当转身离开,门口却有了动静。一丝亮光传来,含糊不清的话语伴着酒气萦绕在空气中,两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蹬着恨天高,相互搀扶着走进屋里。没错,这就是筱雩的双胞胎姐姐。她们原本也是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勤劳刻苦,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镇中心的中学,只可惜,去到生活水平稍高的地方,攀比心理、从众心理也就油然而生。最终,浑浑噩噩地过了三年,拿着高中毕业便步入了社会。筱雩当然知道为什么她们要选择在这个时候回来,其实,母亲是当地一名老师,自幼严格要求他们兄弟姐妹,只是孩子长大了翅膀也就硬了,家庭事业的忙碌也让她不得不放松对这些大孩子的管教。
筱雩也没有气力照顾她们了,她只好把蜡烛重新点燃,也许没什么用,但最好能帮助她们……
春去秋来,不变的是日复一日的压迫生活。直至一天,一封书信悄然落至村庄,改变了筱雩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