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电影与书籍专栏,跟大家分享好电影好书。这里有酒有故事,有你也有我。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今何在的《悟空传》,
关于作者啥的就不介绍了。这些都可以百度到。
第一次看完这书是在高二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是住校生,趁着每天中午吃饭的一个小时跑去校门口的书店蹭书。什么叫蹭书呢,就是只看不买。那时候的《青年文摘》,《读者》啥的基本最新一期一出来就被我啃了。
同寝的室友给我推荐的这本书。本来悟空这个形象广受大家的喜爱,我当然也不例外。怀着对悟空的喜爱捧起了这本书。
今何在 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西游。其实很多感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本书真的像《大话西游》一样,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觉。
如今大学第二次捧起这本书,更多的是对西天取经的理解吧。如同人的一辈子,一个巨大的骗局。他们并不那么团结,每个人都各自的原因才踏上了西去之路。他们互相吵吵闹闹,打打杀杀,有时候又恨不得唐僧死掉。以便你回高老庄我回花果山,他回流沙河,但又怕唐僧死了。攒不了功德,成不了佛,洗脱不掉自己的罪名。他们对这趟行程又爱又恨。就像现实中的我们难以权衡自己的梦想与现实。傻傻的假装着,但心里又无比清楚假装了什么,因为梦想很贵。但愿长梦不愿醒。先让现实养梦想,知道有一天,梦醒可以养成现实。
第一次看的时候,特别同情悟空,感觉没一个好人,从手无寸铁的小猴子,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种种角色的转变更是像极了人生路上的我们。今何在不在以传统理想主义的西游来向我们展示,大家早就审美疲劳了。至今让我难忘的是知道
"我只有看着晚霞,才能每天坚持向西走下去,我看晚霞的时候不做任何事。"也许是最深最痛的记忆最想把他忘却,却潜意识最深。那句"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斗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这是何等的洒脱。这是"今何在"自己理想的世界,人物就是作者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写照。不管结局如何,这世界我来过!
《悟空传》的理想与现实大智若愚坚持理想的唐僧,深深掩藏感情与痛苦的八戒。迷失自我狂躁不安的沙僧,还有那只时狂时悲精神分裂的猴子。看似荒诞的文字背后。郁结着淡淡的忧伤。一种无法诉说的苍凉。更是对人物命运的一种暗示,悟空不信命运踏上西天去寻找唐僧的灵魂。这个过程就是他醒悟的过程,是唐僧唤醒了他内心的记忆。"若是不悟,千里万里也是枉然,若是悟了。,脚下便是灵山"。在天宫中,那个头带了金箍的悟空和六耳猕猴悟空展开了决战。双方不分胜负,天地既定秩序(如来)的评断杀死了后者。当如来说那个没戴金箍的是六耳猕猴时。六耳猕猴始终没有勇气承认,原文我就不信用了。
这正是现实社会的悲剧,总是不敢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存,而必须要外界的一个说法,必要得到既定秩序的承认。才能实现在我肯定,但是那杀杀是对自我的囚禁。金箍还在,那就是证明我们身份的唯一标志。当金箍已在时,我们的自我还存在嘛?
最后带了金箍的悟空杀死六耳猕猴后,自己也到下去了。原来是悟空就是六耳猕猴,并没有两个悟空,最后的悟空中午找回了自己。孙悟空的悲剧是始终无法正视自己,无法认同自己就是六耳猕猴这个事实。他一心否定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神仙。悟空对天地秩序的反叛,他想在神界拥有这个位置。最后通过死,他才明白紫霞的话。"你根本不用去学神仙,本性比什么都重要。"这难道不是现实中的我们么?
生活不易,本性难寻。虽是悲剧结尾,但我感觉悟空最后顿悟了,也就成了佛,佛门讲究的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么。一切都是宿命,一切都是天命。
我要这铁棒有何用?怕是最能表达悟空的内心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