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最近怎么写文章写的少了,想了想,是因为思考的少了,能带给我灵感或者写作想法的外部刺激少了;这种外部刺激可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篇传记,一集纪录片,可最近一直在进行很功利的学习,很忙又很空。
所以,可能一直保持一个忙忙碌碌的状态不完全是好的,它会剥夺一部分你思考的空间,让你的精神世界错过很多很美的东西。
身体处于紧张和忙碌的状态下,思想和精神也不会放松,而没有这种放松,就没有思考提升的空间,终于理解了小时候照着教科书背的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单单是在学习中要思考,生活中也需要;如果一直为了谋生而应付生活,让自己作为一个人,只经历最浅表的东西,就像是海上的浮游生物,风吹到哪就飘到哪,洋流的方向就是未来的走向,以为自己走了很远,却从不知道还有精彩神奇的巨大的海底世界。
它们的一生就是被外力推动的,被外部世界刺激的,没了外力的推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生存状态,又有多大一部分人是这么活着的。
最近意识到自己成长的另一种状态:能做到正视自己,尊重自己。刚刚看完十三邀许知远采访王小川那集,王小川是搜狐的CEO,一路走来一直非常优秀,从小就一直考试第一,清华毕业,人生履历非常漂亮。
如果是去年的我,看完之后这么优秀的人之后,肯定非常焦虑,会懊恼怎么自己又浪费时间了,会责怪自己怎么生活里的小事都做不好,会产生很多很有压力的想法。
而刚刚看完,我觉得,一个人真正自尊自信的人,最起码应该正视自己的过去,尊重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价值,走好脚下的路,而不是盲目的跟那些顶尖优秀的人比较,也不是永远都是摆脱不完的焦虑感。
之前会这样,因为总是追求优秀,追求做的更好,追求积极向上,对优秀的人有一种着了魔似的崇拜和敬仰,会下意识的模仿,会记住他们说的话,会把他们的信仰当做自己的信仰,会把他们的原则当做自己的原则。
会单纯的不想任何其他因素的将自己跟他们作比较,会复制粘贴他们的成功经验,会分不清自己和别人,会挡不住由此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以及这种操作后带来的副作用。
并不是说,不要向优秀的人学习,而是,向他们学习的前提是:你自己首先得是个能够独立思考,分清外在世界和自己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否则太容易迷失。
会看到或者听到很多人讲:我要成为第二个马云,第二个乔布斯,第二个XXX....,因为你不可能把他们的经验一字不差的复制在你自己的人生里,在时间这一个维度上你就做不到,更何况那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呢。
可能我们终其一生都没办法获得他们的成就,可是我们不是必须都追求那样的人生的,每个人从不同的家庭长大,受不同的文化熏陶,慢慢会成长为一个有自己的追求、有特定方向上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独立的人。
我希望自己能认认真真做事,认准了就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最高级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