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闺女的英语作业是思维导图,中心词语是“weather”,早上母女俩吃着早饭聊作业。
“天气怎么样用英语怎么说?”
“%#¥$%*”闺女嘴里塞着食物含糊不清说出来,听着没错。
“这句话什么时候用?”
“当然是问天气的时候用啊!”
“还有其他用途吗,再想想?”
“其他,其他……哦,想起来了,老师讲过,过去伦敦号称雾都,还经常下雨,所以天气跟人们生活关系很大,这句话也可以用作打招呼使用。”
这孩子不错,学以致用,这是个具有年代特色的句子吧。很多词语和句子好像都具有年代感。就像我们邻居那位老奶奶,见面打招呼就是“吃了吗?”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打招呼方式闺女还很纳闷,往前推几十年,“吃了吗”可是老百姓最普遍的问候方式。父母这代人就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在那个家里人口众多,食物又匮乏的年代,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吃是人生第一大事,所以见面一句“吃了吗”,就是最真诚的问候,包含着深深的情感在里边。
还有“解手”这个词,小时候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上厕所不直接说上厕所,大人要说“解手”呢。原来这跟人口迁徙有关,听老辈讲,过去由于战争等原因,造成很多地方地广人稀,庄稼荒废,所以要人口迁徙。
“解手”一次源自历史上第四次人口迁徙,就是明朝初期,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
被迫离乡肯定会心生不满,所以官兵为了防止百姓逃跑,都是双手反绑身后,上厕所的时候就让官兵解开手。慢慢“解手”就直接代表上厕所的意思。
追溯历史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些事很有趣,也值得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