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是上班族特别期待的时光,总是觉得时间太短过得太快。周末,是一周的结束,新的一周开始,是能量补给日,释放一周的疲惫,也是满血复活开启新的一周。
周末,我看到很多人都喜欢睡个懒觉,睡到中午自然醒,好像这样就能把一周的觉补回来。这一种睡懒觉的方式不太适合我,首先我有自己的生物钟,到点就能自然醒,如果硬是要赖床,等起床的时候就会头昏沉沉,反而影响一天的状态。
周末,我也在探寻属于自己的满血复活的生活方式。在我的认知里,周末一直是期待过得有意义。不想太累也不想太无聊。周末,对于我来说有两个意义:
1、放松自己
2、把周末的时光当作自我提升的通道。
说到放松自己,一顿美食就会让我很开心,但我的问题是:周末的时候单纯地吃喝玩乐,我又会自责,害怕自己沉沦在这样的舒适圈,无法做到全身心放松。但是,如果周末的时光全用来学习和自我提升,尤其是没有做出成果的时候,心情又会低落到极点,觉得周末既没有好好玩,学习效率又不高,就会感觉生活是枯燥乏味的。这就是容易纠结内耗的我,惯性思维就是徘徊在这两者之间,我也没有想清楚这样的惯性思维是如何养成的。
周末,我还做了一个事情:就是说好的拍视频,在晚上10点钟的时候终于拉上日程。这件事其实我已经计划了一个多月了,就是没有行动,一直在拖延,这也是自己做事情的一种常态,值得反思。
拍摄视频,最初的想法是:抖音搜相关视频,一条条刷,去模仿别人视频中我能用得上的场景,一次性可以拍很多素材,这样就能管够我后续剪辑视频的多素材需求。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在拍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拍出来的效果和别人视频中呈现的天壤之别,心情一下就低落下来,并和拍摄的朋友说了这件事。
当我们讨论拍摄的事情以及做短视频的事情,大家又陷入了不同的观点。他不赞同我的拍摄想法,觉得我们一开始就追求多,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是应该聚焦在一个视频上,先把一个视频需要的场景拍好再去追求数量。当时的我,惯性思维让我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多素材拍摄,这也是我此次拍摄目的,就是想拍一个小时,就能用一个星期。
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维,是我之前接触的人和事。做淘宝电商,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去拍大量的;做视频剪辑的时候,我们也是用这样的方式去批量化生产视频。
朋友之所以不认可这样的思维,是他喜欢拍照摄影,他拍一张照片习惯性花很多时间去找角度去调光线,拍完之后还会花时间去修图,最后形成一张满意的照片。
我们之间的分歧:
我追寻数量,他追寻质量。
对于我们之间的分歧,我认可他的质量,可又无法实现我的预定目标。我是短视频项目的推动人,我很焦虑这样的方式无法达成我的预期目标。如果按我的想法来,也没有达成我想要的效果;如果按朋友的想法来,我也不知道猴年马月能达成我要的预期目标。为此,我就陷入到了纠结、焦虑、混乱的局面中,不知道要如何达成我的短视频目标,整个人属于未知失控状态,渴求解决问题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整个人就憋得慌。
关于数量和质量的探讨,朋友给我说了一个比方:
高中学数学,理科思维的男生,就会花大量时间去专研自己不会做的题;感性思维的女生,就会花大量时间去做自己会做的简单的题。学习结果是:男生看似没做什么,成绩却远远好于女生。这也是我高中时期理科渣渣的学习状况真实写照,当时我的心态是:老师要我们完成作业,我就做自己会做的,不会做的觉得花时间了还是不会做,干脆就不要做了,如果一直钻研下去没有成果,岂不是浪费了时间。这就是我的惯性思维,以前上学的时候不愿花时间去挑战难的题;周末自我提升学习不愿花时间去钻研,害怕钻研了没结果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和好心情。根源在于我习惯性在舒适圈中停留,不愿去挑战难的事情。难的事情让我心里没底,会习惯性认为花了时间也不能解决,反而浪费时间而选择不去触碰,好像这样我就能逃避难的问题,好像难的问题就不存在。
回到视频拍摄上,我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怎样的视频才是用户感兴趣的,而是用丢数量去拼概率。
我内心纠结痛苦:我知道朋友说得对,可我按着做又不能实现我的目标,也不知道如何去通往自己的目标。
而按我的方式,虽然不一定成功,但我有一个执行的方向,我已经知道怎么做了,不需要思考如何做,我只需要去执行,有方向感,虽然方向不一定对,但有一个虚拟的希望在前面蹦跶。
这个问题也是根深蒂固惯性思维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周末总是不能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根源,这是个大课题,还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