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极冷的一天,踏着厚厚的雪独自去影院看了港片《爆裂点》。偌大的影院就我一人,裹着羽绒服依然觉得冷,但是看着打斗格外激烈的影片慢慢就忘了冷的感觉,后来感受到影厅里还不断有暖风吹起,觉得还是挺舒适的。
影片在香港被定位III极片,因为太过于血腥暴力,太多赤膊肉战,放火烧车或人,枪林弹雨等极端暴力场面。感觉男主人公都是荷尔蒙爆棚,打斗到血肉模糊是常态,而最触动我的还是人物之间的情感。影片开始扫毒组邦警官劝说新警员江铭做卧底,对方一开始抵触最终被他说服,两人成了莫逆之交,铭会在邦警官的生日给他送鲜花和蛋糕,记挂他的儿子。随着剧情的发展,看到在警察职业上稳重能干,能拼能打的警官背后却有一个残缺的家庭,妻子和他早早离婚,儿子混迹江湖,屡屡和人殴打,甚至会结仇黑社会头目的儿子而被对方暴打致死,影片没有交代他的感情细节,我想大不了就是他忙于事业,忽视家庭最终导致婚姻破裂,儿子对他形同陌路,即使当他在得知儿子陷于困境并拼命的解救他时,儿子却只是幽怨的怪爸爸对他的抛弃,老爸在他心里已不存在。当儿子有一次落入黑帮之手有可能被挨打报复时,警官父亲又一次站了出来,替儿子去挨打直至被打的皮开肉绽,牙齿掉了好几颗,他也认了,连他的朋友都感慨:“做爸爸真不容易。”也许,对儿子的内疚只有他自己才懂。影片的末尾,他的儿子被黑社会烧成了木炭,父亲却无力回天。这,就是他的宿命吧。
和他类似命运的还有帮助黑社会的制毒师梁洛施,做为青春期孩子的妈妈,她亲眼看见孩子对着家教老师的汽车纵火还在一边开心的拍手,当她语重心长的告诫孩子后果时,叛逆的女儿却告诉她以妈妈的职业为耻,妈妈无奈的告诉女儿自己没得选;后来带女儿回香港,没想到第一天晚上女儿就偷钱去夜店并被混混绑架勒索钱财,妈妈为了挽回女儿几乎可以舍弃自己的生死,和坏人拼死搏斗,当邦警官骗她女儿可能会被判刑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归顺警方,但是警察也未能保护好女儿,最后女儿在出逃时意外被汽车撞击致重伤,医院里的妈妈像发疯一样捶打警官责怪他没有保护好女儿,妈妈的护犊之情溢于言表。后来当妈妈偶然间在重庆大厦撞到以为死去多年的丈夫,对方居然在和另一个富家女组成的家庭里尽享荣华富贵,且对前妻甚至躺在医院里的亲身女儿没有丝毫的愧疚,只是拼命的塞钱来弥补自己的惶恐不安,女人多年心里支撑的大厦轰然倒塌,心目中念及多年的老公居然如此的自私不堪,实在让她感到深深的绝望,于是提枪想和前夫一起结束,而看到丈夫现在的两个年幼的孩子又于心不忍,最后悲愤的将一发子弹全射到了房间里。这是一个很可怜的女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屈身于黑暗产业,虽然获得了优渥的经济回报,她却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贵的爱,唯一幸运的是还有一个弟弟始终不离不弃的跟着她。
大毒枭韩洋对警察的攻斗血腥的发指,唯独对女友司徒韦爱护有加,生命的最后要将制毒偏方传给她,还称和她才是一家人,没想到他唯一展示温情的女人却亲手用几刀杀死了他。一个对他人作恶多端,残酷无情的人最终也会被爱抛弃。
我想影片中传递的一个主题是,再风光的事业之外不能忽视掉对亲人和爱人的关心和爱。如果邦警官能多些时间陪伴儿子的成长,用对待工作的敬业态度站好父亲的岗位,他的儿子会正常的读书生活,健康的成长而不是成为混混最终死于非命;如果女制毒师能多些时间陪伴女儿的成长,早些了解女儿的内心并进行合适的陪伴疏导化解,女儿不会选择通过纵火等极暴力冲动的方式宣泄心中的空虚,不会选择滥交不良朋友的方式来排除孤独,因为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影片的结尾,是邦警官看到被毒贩烧成炭的儿子的尸体后,独自坐在一边的单人特写,那是一个非常孤独的爸爸的剪影,他的内心一定是无比的悲凉,身边的至亲都已离他而去,即使他在他的工作中立下赫赫功劳,可以被不断的奖赏和晋升,又怎样呢?这都无法掩饰他的彻头彻底失败的父亲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