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异常沉重,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疫情消息,基本都逃不开这样一种恐慌的状态。
所以我们多多少少都体到一个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甚至身体的不适等反应。
可能我们都说不清楚这样的不适都是由疾病带来的还是由我们的情绪导致的。
其实,这些表现都属于在突发危机事件下的一种应激的反应,属于正常的状态。
当然对于不同的群体来说,我们的反应和应对方式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感受体会、包括应对方式都会不同。
关于应激反应都有哪些典型表现呢?我下面进行简单的梳理,看看你中了几招?
01 情绪方面
疫情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情绪的影响,典型的情绪表现有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跟紧张、焦虑、担心有关。
比如说,因为我们不知道疫情控制的到底如何,所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就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担忧。
我们不知道会不会一不小心被感染 ?我们也不知道家人们是否都能保证安全。这些也会带来很大的担忧。
尤其已经隔离的病人,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症状,或者说即使没有症状,也会觉得是不是很快就会出现症状,那么他们的焦虑感就会比一般的人群要高。
第二大类就是跟抑郁和低落相关的情绪。
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你本身就觉得不可控这个因素会就让你更容易悲观,绝望,而此刻你会更加感到情绪低落。
第三大类是容易被激惹的情绪。
急躁、暴躁,甚至愤怒,以及导致一些过激的反应等都是与愤怒相关的情绪。
被隔离的人因为已经有可能被传染或者传染别人,他的焦虑感更多,也更加自责、内疚。
甚至会有后悔的感觉,比如“当初我为什么要去那里?”“当初我为什么要接触谁谁谁。”
这时候更容易引发对外在的一种不满和埋怨。
02 在躯体方面
面对重大的危机事件的时候,正常人都会出现一些躯体方面的反应。
比较容易出现轻微的胸闷、气短、胸痛、食欲下降,腹胀腹泻,尿频、出汗,肌肉紧张,发抖等现象。
甚至出现心律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升高等情况。尤其是体温升高,它可能不是发烧,而是由于焦虑导致的升高 。
还可能会出现睡眠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入睡慢,入睡难,睡眠很浅,容易多梦,而且还早醒。
所以,如果你的睡眠不太好的话,也会带来一些生理机能的变化。
03 在认知方面
在应激状态下更容易出现以及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其实是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表现,也就是非理性的认知表现。
对于非理性的认知,我简单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是灾难化的认知。
如果你本身比较容易焦虑,容易出现低落和抑郁状态的话,那么这种灾难化的认知模式就特别容易表现出来。
比如说现在,面对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的状态,你可能会认为“这下完蛋了,这下肯定不行了”,然后就会想未来怎么怎么样,会想“以后复工了,会不会被传染,要怎么办?”等一系列对未来的担忧。
而且这个担忧是经过过度推断的,并且有一个灾难化的表现。
第二大类绝对化的认知。
比如说“这样的事情政府为什么管理不好?”或者希望面对的是一个全能政府,出现问题就应该有一个最正确的,最有效的处理。
但现实是不管是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都很难说在这样突发的疫情出现的时候能够不出任何差错。
所以绝对化的认知会带来相应的一些负面情绪。
04 行为方面
一般在应激状态下人们都会有的行为反应,比如战、逃和僵住这三种反应。
关于“战”,就是一种由情绪带来的冲动行为,比如说有小两口驾驶车辆出去玩,女孩都不太会开车,但能把车直接开到悬崖底下,就是存在情绪导致冲动的行为。
或者说存在“我一定要和谁谁谁去抗衡”,“跟疾病去抗衡”来证明说这个事情没有那么可怕,这也是一种应激反应,也是非理性的反应。
关于“逃”,就是“觉得这种事情我们应对不了,那还不如躲得远远的,什么都不要管,什么都不要看。”
其实完全逃的状态是不合适的,不能完全去阻断所有的信息源,因为我们可以去应对这样一个困难的,比如我们要相信政府,相信医学的进步等。
关注“僵住”,就是现在很多人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在家里无所事事、生活懒散、懒言少语的状态等状态。
建议我们要有一个正常行为反应,该做什么做什么,至少有一个规律的、合理的、常规的秩序。
不管是情绪的,生理的、认知的、行为的等方面的各种应激反应,我们都不必过于慌张和担忧。
只是我们要去觉察它,然后知道哪一些反应用什么方式去应对。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更加合适的情绪宣泄口,及时调整自我的恐慌、紧张、焦虑等情绪。
进一步做好规划和计划,这样居家也能够宅的充实和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