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时分,市局兼支队主要领导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机关某负责人是否和我联系过,我说“没有啊”,他就要我赶快和对方联系。我丈二摸不着头脑,正犹疑间,分管我的支队领导给我发了微信,原来出了一个工作上的纰漏,上级想知道这个纰漏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我心里暗暗吃惊,连忙召集团队里面的小伙伴一起分析研讨。团队里小伙子非常聪明,很快就查到这个纰漏不是在本团队发生,我立即向上级汇报,消除了上级的顾虑,维护了本团队的形象。
这个工作纰漏也算不得什么大事,领导之所以重视,是因为公安队伍是一支纪律化部队,必须时时刻刻做到纪律严明。领导的站位很高,他是从全局的视野来看问题的,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才能够常打胜仗、树好形象。而我通过这个小插曲,也进一步认识到带好队伍的重要性。带队伍必须严之又严,细之又细,要经常性地强调工作纪律的重要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多灌输、多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团队全体成员的纪律意识。
当然一个团队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部门职责,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是前提、是基础。但仅仅具备工作纪律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做出超出平庸成就斐然的业绩,还需要团队每个成员的刻苦钻研精神、积极主动态度、目标导向思维、围绕KPI以结果论英雄。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以前在团队里发生的一件小事。有一个团队成员凡事谨小慎微、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上级的工作指导意见不敢越雷池一步。虽然这可以确保自己不犯任何可能的错误。但如果这样下去, KPI的考核肯定在全省大概率垫底了。我找他谈了几次,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创造条件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否则一个不追求业绩的团队,能算一个优秀的团队吗?如果这个团队的KPI指标不行,那也就反映了这个团队里的每个成员素质能力不行,这肯定是我们的自尊心是不允许的。
所以我一直有一个理念:我们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要伴随着团队一同成长。在对工作任务攻坚克难的过程中,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问题的最优解,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同时做事过程中,加强彼此间的团结协作,保持开放性的交通沟流姿态,做到彼此赋能。我们团队有个很好的工作模式,就是碰到难题的时候,及时召开业务探讨交流工作会议。大家在会上开诚布公,阐述自己对问题的想法,相互间思维火花碰撞,很多时候工作思路和措施也就出来了。随着对问题的解决,大家的思维进一步开阔,人在这中间不知不觉就得到了成长。
王阳明有一段经典的话,一直深深的刻在我脑海里:“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动也定,静也定。”回顾我带领现在这个团队两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这其中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懊恼。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本人都觉得工作压力非常之大,为此精神上经常处于紧绷状态,甚至导致了身体健康状况的恶化,现在的我比刚接手团队的时候掉了七八斤肉。还好现在各项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轨,我可以稍微放松一些,身心状态也开始有所缓和。但说句实话,如履薄冰的心态还是未曾懈怠,就比如说这次上级领导提及的工作纰漏,虽然不是发生在本部门,也让我暗暗警戒在心,感受着肩上管理的沉重责任。
两年多来,我和团队一同成长,一起沐风栉雨,一起奋力拼搏。在公安系统里面,我转换过多个工作岗位。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向身边的同事学到过很多东西。“不问年龄,所遇者皆是我师”,目前的这个团队管理日趋规范,大家在一起工作还比较融洽,每个人都在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作上的差错越来越少(当然完全杜绝也不可能),工作的成效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单位同事的肯定,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人的一生当中,工作只是一个过程。总有一天我要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后浪会很快地取代我们,而且这个时间也不会太久。那么我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这段工作经历?我觉得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话可以用来做下参考——工作是灵魂修炼非常重要的道场。我们一生都在进行灵魂的修炼,人生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就是当我们离开这个人世时,能够带着一颗比出生时更高贵、纯净的灵魂。所以,即便有一天我退出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是必须要始终保持成长的姿态,灵魂的修炼一刻也不能停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