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属感
案例1,妈妈工作坊,一位妈妈泣不成声,因为她8岁的儿子对说:妈妈,我不知道活下去有什么意义?爸爸比较严格,如果没有达到爸爸的要求,孩子回到家里,会被骂一顿或被打一顿。
案例2,一个孩子带绿领巾,他被群体排除在外,没有归属感。
案例3,孩子有鼻炎,天气变凉就会有很多鼻涕,就遭到了同学的排斥,经常被投诉。但是当孩子回到家里,妈妈总是责问他:你怎么可以这样,总是让我们被老师找,总是丢脸。
案例4,住宿制的孩子,近两个月晚上哭,妈妈得知学校同学因为她喜欢跟男孩子晚,排斥她,甚至让其他人也不跟她玩。
以上案例都是没有归属感,马斯洛需求理论说一个人的归属感和爱的需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当绿领巾,流鼻涕,寄宿的孩子受到同学的排斥的时候,心里是比较痛苦的。但是孩子在外面缺乏的自信,可以在家庭里得到弥补,我们还是可以做些事情会增强孩子的力量。
例如在寄宿孩子案例中,通过一个玩找驴尾巴,海英老师一步一步的去肯定孩子,看到孩子本体感觉不错,还主动帮助妈妈,关注条纹还特别有创意等,当孩子收到这些反馈时,她感受到自己被肯定了,非常开心。玩了三四轮后,变得比刚才更有自信了。
当孩子在一个四位空间里,一个为孩子同学老师,一个为孩子的兴趣爱好,一个为兄弟姐妹等,一个家庭。当一个孩子不快乐时,我们家长需要关注,孩子有没有受到同学接纳?有无兴趣爱好可以帮他排泄负面情绪?有没有玩伴?更重要的是家长有没有看到和肯定。
当妈妈学会怎么样去培养孩子的时候,孩子完全还可以拥有弥补的力量,当孩子拥有的爱的能力的时候,他在外面的情形就能得到改善。在家庭中,无论孩子的行为是良好的还是不好的,家里人都可以有耐心的去接纳他,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归属感本身是孩子自我价值的一环。
思考,案例1我们该怎么办?
【2】资格感 (有无嫌弃,贬低)
语气1,我看你呀,连狗Si都不如。
语气2,有些妈妈甚至连话都没有说,只是不屑的表情:切……
当父母说出这些句子时,孩子会感觉自己的身份被贬低,会没有资格感。当孩子跟其他孩子站在一起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当遇到挑战的时候,他会没有勇气去面对,当好的机遇来临时,他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
【3】无能力感(挑剔和比较)
入选为前三大孩子最讨厌的话“你看谁谁谁……”
一个孩子在后面打了20个感叹号,一个乖巧的女孩说听完后,感觉自己不是亲生的。
家长的挑剔和比较,对于孩子的长处忽略不计,对于孩子的短处却处处斤斤计较。当家长带着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孩子,孩子内心是非常沮丧的,无法去超越,感觉没有力量。
回忆与思考,家长你回家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作业做了吗?
孩子放学后,在家里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沟通品质。但是孩子回到家里,父母都是这样说:
a,你怎么总是不好好学习…
b,你怎么又…
c,你一直以来都是个胆小的孩子…
d,你怎么都不能替爸爸妈妈着想一下…
长期以往,孩子对自我的解读就是:我不是一个好孩子。这种解读在孩子的脑海里形成一个自我否定的导航系统。虽然你并没有摧毁孩子的行为,但是家长长期的语言催眠,会导致孩子形成受限的心灵模式……
同时家长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负面自动导航模式:唉,我也无能为力。社会总是不公平的啦,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啦……
孩子年幼的时候,会把父母的话完全吸收进去,所以谨记每个时刻都是全新的开始,孩子这一刻尽管有一些不好,但不代表他明天就不会成长。
【4】哪些开放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
a,一个有口吃的孩子,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CEO。因为妈妈总是说:因为你的脑子转得比你的舌头快。
b,马云被问到如何看待男人的长相时说,因为我相信男人的长相和智慧成反比。
c,一对双胞胎,姐姐是主动型的,妹妹比较内向一点,父母就总是拿姐姐做榜样,希望塑造出一个跟姐姐一样的孩子出来。有一天,妹妹就说:我是一个坏孩子,她是一个好孩子。
家长可以自我对照反思一下,有没有催眠孩子,受制他的心智模式。让我们既看到孩子的缺点,有发挥他的优点时,孩子会更有力量去打破自动模式,活出有力量的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