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
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
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你看看你,你再看看人家。”
“没见过你这么蠢的孩子,我都怀疑你是不是我们亲生的!”
“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将来长大了有什么用,以后就只能靠捡垃圾为生。”
“你这孩子一点也不机灵,笨得很,猪都比你聪明!”
“你自己说你能干点啥,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废物一个。”
“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还是这样,笨死了!”
“我倒是要看看,你能做出多大成绩?”
……
上面这些话,
有没有觉得,
听着很耳熟?
没错,这是很多中国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惯用说辞」,并呈代代相传的趋势。他们非常吝啬赞扬和肯定,取而代之的是打压、挖苦和嘲讽。他们的孩子总是吐槽说:“想听爸妈夸我一句,简直比登天还难!”
打击式教育,俗称「激将法」,是很多家长信手拈来的教育方式。其基本套路是通过打击孩子自尊心、自信心,试图让孩子幡然醒悟、奋发图强,达到触底反弹的目的。
可是,这种所谓的打压式教育,真的能让孩子发愤图强、触底反弹吗?
当然不行!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只有无尽的自卑和伤害。
久而久之,孩子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不可自拔,过度敏感及在意他人的眼光,形成「低自尊人格」。
#
因「打击式教育」
悲剧层出不穷。
就连考上常春藤名校的
「别人家孩子」,
也无法幸免!
有网友质疑说,女儿读到博士了,按理说应该是个明事理的优秀孩子,怎么一点抗压能力都没有?被妈妈说了几句就寻死觅活,真是白瞎了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
其实,能让女孩毅然决然放弃生命,绝不仅仅是一两句批判的问题,而是成千上万句批判积压于心的结果。我们不知道,这个女孩从小到大,承受了多少来自母亲的贬斥和嘲讽。
所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只不过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那天出现了。
明明在外人面前,为女儿感到骄傲和自豪,经常夸赞她。偏偏见了面,却要将这份肯定与认可深藏于心底,反而将冷漠无情的刁难和嘲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切实在是让人费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打击式教育」摇身一变
披上了“为孩子好”的外壳!
AUTUMN
“小小年纪,这么点挫折都经受不了,以后踏上社会可咋整?”
“现在让他多吃点苦头,以后遇到困难就不会逃避退缩了。”
“只听得进好话,听不得批评,世界上哪有这么多人给他说好听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得这么点成绩就想着被表扬,那以后岂不是要飘飘然?我就是要时刻提醒他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把尾巴翘到天上去!”
“现在的孩子太溺爱了,打不得也骂不得,你说不给他制造点‘挫折’,以后怎么经得起社会的毒打?”
……
所以,即便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各方面已经做得很优秀了,依然听不到半句表扬与鼓励。因为在很多中国父母看来,自家孩子是夸不得的,打击得越厉害,才能越挫越勇。
一些家长更是错把「打击式教育」与「挫折教育」混为一谈,还以此津津乐道认为自己做得对。然而,打击式教育根本就不等于「挫折教育」!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依靠家长用逆耳的忠言,制造挫折与困境。而是能够同理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不足,用和风细雨般的鼓励话语,给予孩子迎难而上的勇气与信心。和孩子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学习、生活中诸多坎坷。
父母对孩子的认可,
无条件的爱与陪伴,
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总在在不断弥补童年时的缺憾。”
那些一直生活在打压式教育中的孩子们,后来怎么样了?
数十年不间断的打压、辱骂、斥责,不仅无法让孩子内心竖起坚实的堡垒,如愿培养出坚毅果敢的精神品质,相反,它会让孩子仅存的信心感、阳光感、认同感、归属感,一点一点面临土崩瓦解。
下一次,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做到:不袖手旁观,不冷嘲热讽,而是鼓励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孩子难过的时候,给予无条件的接纳与陪伴?
如果你从小是在父母的冷眼与责骂中长大,深受「打击式教育」的荼毒。那么,请不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蹈覆辙。
毕竟,成长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孩子像是一株正在生长的幼苗,需要风吹雨打,更需要来自父母的悉心栽培、呵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