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防式聆听是做出真诚道歉的核心。当对方在批评我们时,牢记下面12条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抑制心理防御模式。
1.意识到你的自我防御机制。当有人批评我们时,我们会立刻启动自我防御模式,这样就很难有效聆听对方的观点。意识到这种机制的存在可以让我们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
2.深呼吸。自我防御机制会在人的身体上有所体现,让我们变得紧张戒备,无法接收新的信息。你应当在对话中尽量保持平静,放慢呼吸频率。
3.聆听的目的是了解对方观点。你应当关注那些和对方看法保持一致的方面,不要打断、争执、反驳或纠正对方,或是反过来批评和抱怨对方。如果你占理,完全可以另找时间和对方谈。
4.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询问。如果对方的批评很不明确(如“我觉得你不尊重我”),你应当询问具体情况(如“能否举例说明我在哪些地方不尊重你”)。这样有利于明确问题,同时让对方感觉你很重视这个问题。注意,询问细节不是吹毛求疵,关键在于你的目的必须是弄清事实。
5.寻找一致观点。对于对方的指责,哪怕你只同意其中7%的内容,也能建立共同的沟通基础。(例如“你说得对,那天晚上谈话时是我一直在喋喋不休。”)如果找不到一致观点,那就感谢对方的开诚布公,告诉对方你会认真考虑他们的想法。
6.为自己那部分错误道歉。这样做可以向批评者表明你在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同时还能把针锋相对的局面转变成齐心合力解决问题的局面。至于对方的错误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可以另找时间沟通。
7.让对方意识到你已经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而且会继续思考所谈的问题。即便什么问题都没解决,你也要告诉对方,你完全明白他们的看法(例如“听你说出内心的想法很不容易,我会认真反思这次对话。”)。接下来,你应当花时间真诚地从对方角度来考量一下。
8.感谢批评者和你分享内心感受。对于可能引发激烈情绪反应的批评言论,我们应该主动做出姿态,感谢对方的直言不讳(例如“非常感谢你告诉我这件事,我知道对你来说这很不容易。”)。这种方式表明了我们对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视。
9.主动延续对话。告诉对方你会继续思考他们提出的观点,愿意就此问题再次展开沟通。(例如“上个星期我一直在想上次的谈话,我很乐意和你继续沟通,如果还有没谈到的问题,请随时告知。”)
10.分清沟通和羞辱的界限。批评者对我们的言语激烈可以理解,偶尔的粗鲁失礼可以接受,但一直这样肯定不行。遇到这种情况,你应当暂停沟通,另找机会进行对话。(例如“我很想和你交流,但你必须保持尊重才行。”)
11.时机不对时应停止聆听。你可以告诉对方愿意展开对话,而且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但现在不是进行交流的好时机。如果结束对话,你应当另行建议合适的沟通时机。(例如“你现在说的我听不进去,我想明天早上沟通效果会更好。”)
12.表达你的不同看法。你应当向批评者表明你对事情的不同看法,而不是一味应承对方,做和事佬,为了避免冲突毫无原则地道歉。即使对方不能从你的角度思考问题,你也要听从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时机非常重要,你可以另找时间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这样有利于对方更好地接受。
无论道歉的表达有多真诚,无法聆听和体会对方的愤怒和痛苦就不能有效修补破损的人际关系。
有效聆听需要我们清理思绪,打开心扉和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打断或纠正对方,不能让对方感觉我们心不在焉或急于结束对话。如果对方所说的内容是我们不认同或不想听的,我们应抑制自我防御的心理,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体会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