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看一个人如何,需要看他的精、气、神,《沁园春·长沙》正是以胸怀苍生的精神、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雄浑豪放的神韵,将毛主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立志救国救民这一豪情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也吹响了革命志士奋勇向前的嘹亮号角。
一、《沁园春·长沙》——胸怀苍生之精神
长沙、寒秋、湘江、橘子洲头,毛主席眼中所见,秋意盎然、苍茫辽阔,江山如此多娇,又怎能不尽心守护?
他的眼睛看向长空,有雄鹰展翅万里;看向江水,有群鱼穿梭游弋,万物都在各自的那一片天地间勃勃生长,为生存、自由而奋争,这是自然的规律,更是万物的哲学,何况人乎?
因此毛主席对于当前的国情深感痛心,但也更加激发了想要一展雄心护佑这巍峨华夏的信念,他发出振天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一问,问出了他的胸中山河、问出了他的壮志雄心,亦问出了他胸怀苍生的精神!
二、《沁园春·长沙》——敢为天下先之气魄
在这首词中,毛主席花了大量篇幅去描写自己和同学们曾经一起的日子,那时他们风华正茂、斗志昂扬,虽青涩,却也热血似火,敢指点江山,充满了革命豪情。
激情四溢的句子一气呵成,显示出革命志士的澎湃活力、对旧社会的蔑视和开创新征程一往无前的斗志。
结尾一句的反问则是毛主席吹响的号角,他号召大家一起去“中流击水”,用自己的力量掀起革命的浪潮,敢为天下先,去“浪遏飞舟”,将陈旧的一切阻挡在身前,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这是多么伟大的气魄?也正是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志士的满腹豪情。
三、《沁园春·长沙》——雄浑豪放之神韵
这一首词先写景,赞美了大好河山、讴歌了生命的顽强,再通过具体搏击天空的雄鹰和奋力遨游的鱼群来抒发对于自由的渴望。
紧接着笔锋一顿,发出气壮山河一问,让人心为之颤、神为之惊!这一问,直击心灵,似划过长空的闪电,劈砍了黎明前的黑暗,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但毛主席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转而回忆起曾经的年华岁月,那些理想、那些信念、那些青春飞扬,他知道,每个人对那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他希望用过去再次唤起大家内心的悸动,让人们自己去寻找方向和问题的答案。
最后,延续这一情绪,在众人的情绪累积到顶点时,再一次反出问话,使其如钟鸣之音,廖廖不绝,如一种召唤,召唤我们去追求真理,如一束光芒,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更如一位导师,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战斗、去超越。
整首词一笔三转,又自然衔接,于激情之中有着雄浑豪放之神韵,让人读来热血沸腾,颇有“男儿当如是也”的激情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