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小说,就想自己写的人,无异于吃多了美食,就想自己下厨的饕餮客,到实践时,才发现做起来比看起来难度要高几个层次,两者的差距不亚于长江天堑。要攻克这道天堑,直捣黄龙,要勇气要毅力要经验,也要有必不可少的技巧谋略。
最近看了一本新的写作指导书,倒是求得了不少实用的技巧。这本书叫《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作者大泽在昌,是一位获得过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直木奖、文学新人奖等多个奖项的著名推理小说家和畅销作家。这本书是他开设的“小说课堂”讲座的内容精选,也就是说这是一部名家面授班的讲义精华。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十堂写作课程和四次主题习作讲评。大泽在昌先生从十个方面,对如何写出能获奖又畅销的小说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内容实在、实用,技巧、套路一样不少,满满的倾囊相授的诚意。
全书主要内容大纲如以下思维导图所示。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思维导图 by 楚空空大泽先生这十堂课给我启示最大的分别是第三、四、五、七、九课中关于角色、对话、情节、文笔和立意这五个方面的小说写作技巧。如果融汇贯通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精彩的开篇、富有内涵的立意、一波三折的情节、鲜明的角色、生动的对话、精确的文字,写出能产生情感宣泄效果,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的文章。
下面细述以上五个方面的观感。
关于塑造鲜明的角色
在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中,人物是核心,人物是支撑情节的基础。塑造鲜明的人物角色,尤其是主要人物角色,是一篇小说的重中之重。
人物描写的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性格以及身世背景。大泽先生主张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而非叙事来描写人物性格,不是通过说明的方式,而是让人物的性格有言行中自然体现。
不同的角色应有不同的措辞,来表现出各自的鲜明个性。即使是人物的身世背景也最好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这样比起叙事更自然生动。
这种通过“对话”来揭示人物过去的手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塑造一个善于插话提问的角色,另一种是在对话中插入回忆叙事部分。
大泽先生非常重视对话的作用,想想我喜欢的海明威、福克纳的小说,确实也是如此,作者跳出来解释说明人物性格确实不是一种高级的方法。正如在生活中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也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或者别人的评价,而不是一份说明书。
他还强调,小说中的主要角色要予以他强烈的情感。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化提炼,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特有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注定了其主要人物是富有个性和强烈情感特色的形象,面目模糊的角色是成不了主角的。
他还说小说中的人物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无论是成长还是堕落毁灭,只有变化才能打动人心。
关于对话的技巧
前面已经提到,大泽先生非常重视”对话“的作用,所以也指点了许多关于描写对话的技巧。除了前面说到的对话要符合角色个性以及通过对话介绍人物之外,还介绍了几中有效的对话技巧描写方式,比如前后变化的对话、风趣的对话、色情的对话、决定性的台词等。
此外他还讲解了”隐藏的对话“方式,一种是沉默或岔开话题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作者为了完成反转而故意布置的对话圈套。
以上种种方式,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如果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对话的特点。
要想把这些生活中的对话特点表现出来,除了平时多观察,还需要作者在写作时完全地融入自己写作的各个角色吧。一句话,写作者既要是导演,还要是群演,写小说的人应该是可以模拟各种人生的人。
关于如何设计情节
大泽先生本身是一位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他一开始就鼓励写作者要应获奖和畅销为目的去写小说。所以他主张要设计出让读者觉得有趣的情节,这样他们才会掏钱包呀。
他说读者觉得有趣的情节往往是两种,一是变化,二是解谜。而最理想的形式是过程变化,最终解谜。作为一名小说阅读爱好者,我万分赞同这个论断。细想那些能让我欲罢不能、废寝忘食的小说,的确都是完美结合了变化和解谜这两大因素。无论是琼瑶的恋爱故事,还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无一不是深谙这个套路。
而此外老师提到的小说的“形”(文章风格)、起承转合关键点、结构顺序,这些对于写作者来说,是在列写作大纲时就要预先计划好的。
对写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强有力的角色,而对读者来说,最能牵引注意力最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波三折的情节。所以在后面第八课的关于“挑战长篇小说”中,大泽老师特别指出,一部长篇小说至少要制造两个谜题两波高潮,再加上富有创意的开篇,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就象厨师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层层俘虏食客的胃。
在第六课关于“小说需要‘刺’”一节中,大泽先生也再一次提出要构造出让读者觉得有趣的情节,要有跳跃和转折,绝不能是一马平川,一览无余,否则是没人会买单的。
我理解最好像是迷宫或中国传统园林一样,到处花木掩映,却又曲径通幽,到处屏风影壁,却又别有洞天。山重水复后见柳暗花明,这是作家能提供给读者的最大趣味吧。在这种变化和设谜方面,不单推理小说,即便严肃的社会小说或爱情小说也一样是实用技巧。在这方面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不啻是个中高手。
而对于开篇重要性,大泽先生认为写出一个优秀的开头,意味着这部小说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开篇要反复写,直到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众所周知,世上最著名的小说开头——《百年孤独》中的“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
关于锤炼文字和精心描写
鉴于我国明清时代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而且从影响力来讲,诗词文化代表了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所以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说一个人有文采,往往是指他写的文字优美动人或者辞藻华丽。可见文字表达在我们传统写作中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关于炼字的典故在古代不要太多。
大约是日本文化曾经博采中国文化之长的缘故,大泽先生对于锤炼文字也是非常看重,他提出的文字有富有节奏感、要精确、要如画画一样浓淡相宜、要有平凡的文字表达出新意等等,这些与我们传统诗词中要求文字富有音律美、图画美、建筑美是一脉相承的。
甚至大泽先生还提到日本文学在文字描写上要追求一种精炼淡泊的水墨画感觉,这与欧美文学追求一种浓墨重彩的油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一点,我觉得日本文学也与中国文学有异曲同共之处,不知是否也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所致。
所以我觉得如果说在情节设计和思想立意方面我们要多向外国文学借鉴的话,那么在文字表达方面的确是应该深入到古典文化中去汲取营养。同时,要多看中国五四之后那一批学贯中西的优秀现代作家的作品,他们汲取文言文和西方文学的营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现代汉语文学的典范。比如鲁迅、林语堂、梁实秋、老舍、沈从文、张爱玲、林海音、汪曾琪、钱钟书、王蒙、王小波、阿城、王安忆等等,虽然风格各有所长,都有很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当然大泽先生还说到不管怎么学习,最后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文风。以上各位大师也都是各有自己文风特色的人,比如鲁迅语言辛辣,林语堂幽默,梁实秋意境清远,汪曾祺含蓄空灵。文风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早先可以模仿大家,但终归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运用自如,而不至于画虎类犬。
关于描写强烈的感情
大泽先生主张写小说就要描写强烈的感情,就跟他主张要描写”强“角色一样,他认为一篇小说最后是应该要起到情感宣泄的作用,能让读者同悲喜,产生共情。这个观点于我心有戚戚焉。也许是我经历平淡,性格内敛的缘故,我喜欢看到书中的人物酣畅淋漓度过人生。我想一般读者也应该跟我一样,没兴趣看主角人生跟自己一样无趣的小说吧。
大泽先生认为,这种能让读者产生共情的创意才能是没法教的,这不属于写作技巧范围,这属于个人修为,要提高这种修为,只一个办法,那就是大量阅读。
大泽先生反复强调了大量阅读这一点,他说如果一个月读书少于十本,那是没法成为作家出道的。他自己曾经一年读了一千多本书。他建议才能储存不足的人,先不要急于出道,先去读书修炼,过五年或十年后再出道也不迟。
说实话,看到这,我对于国人普遍的急功近利是感到很惭愧的。也只好以日本人就是这种特别认真较劲的性格来安慰自己了。
在这本书的最后四分之一篇章,是大泽在昌先生对他的12位学员所写的四次习作的讲评。讲评角度也是从以上角色、对话、情节、文笔和立意五个方面展开的,对于初学者很有参考意义。
其中最有参考意义的是这些学员只有两位的职业与写作有关的,其余十位都是从事着与写作完全无关的职业。而年龄上有七位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
你想这对于半途出家想要从事小说写作的人是不是很有鼓舞性呢?也就是说,只要你想成为作家,何时都不晚,只是“你必须锻炼自己忍受痛苦,把自己逼到时山穷水尽地地步,但同时还得相信前方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大泽先生在讲座最后给学员的忠告,想必这也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
最后借用鸡汤文上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只有万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更多关于读书与写作的成功之道,敬请关注个人专题读写有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