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动中思考,做事中学习。在写之前需要声明一下,我只是就自己生活经验和读书思考来进行自我反观和内省,在做事之前思考其实是很重要的,只不过有一些人,因为思考过多、顾忌太多,反而被自己思考设置的各种藩篱给束缚住,从而绊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因此才要强调在行动中去思考,在做事中去学习。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而我认为“思百遍者零一百”,如果对一件事反复思考,那还不如不思考。比如我,08年上大二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就想着写东西发出来,直到到十年之后的18年才在简书正式开始行动,黄花菜都已经凉了好几遍了。当然,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比我厉害很多,比如雷厉风行,果敢决断,行动力极强的大侠,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可能更适合你的口味,本文这篇素面对你来说就太素太淡太没滋味了,你出门右转还是左转,自己选择喽。
02
一件看上去很繁杂的事情,只要开始做了,就会越来越变得容易。就我动笔开始写文章这件事,十年前有这种想法一是因为我从初中开始一直是班里那种作文当做范文贴在墙上或者复印出来大家传阅的所谓好文笔,二是因为我大二那年,参加了一个英文征文比赛意外获得了一等奖,那是我人生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可为啥到了今年才开始动手呢?读研期间虽然也有文章发表,也有稿费到手,可那都是跟专业相关的文章,发表之后我都不忍也不想再看第二眼。这十年间我难道像韩剧女主角失忆了吗或者像国产宫廷剧穿越了吗?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我这些年都干了些啥,大概是在反复纠结,无比痛苦中浪费生命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几年我陷入自我肯定又自我否定的循环之中不能自拔。每当激情澎湃下定决心要动手的时候,又会怀疑否定自己:文笔不好,没有选题,时间不够,不能坚持,经验不足,害怕批评……总之觉得写文章这事就是难,蜀道难,难以上青天。
2017年年底,我无意看到了《精进》这本书,受它启发,我才痛下决心开始动笔。现在反观自己,之前就是顾虑太多,思考太多,给自己设置太多的障碍和局限,没有开始行动就已经死在思考的路上,最后导致不自信,不敢动。2018年1月15日,我在简书开始写我的第一篇文章,就在一周之内,一口气写了5篇文章,我发现,写文章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写的不好可以再进步,做的不好可以再完善,做事情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成长的过程,前提是得有可以进步和完善的前提基础啊。只有我行动了有了有形的产出品,也才有进步和完善的基础和空间啊。那些停留在计划层面的无形东西,在没有表现为具体行动之前,都是没有力量没有生命的,谈何进步谈何完善呢?
03
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准备好,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还说我写文章这件事,我以前总是觉得这么大一件事情,我需要做很多准备,比如要看很多书做很多读书笔记,要先在自己的私密笔记本里写出很多像样的文字,人生要经历很多事情获得很多感悟等等,我甚至天真的想过,是不是到了退休的时候就能准备好开始下手了啊?那个时候我积累了很多知识,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也不再惧怕别人的批评等等,可是鬼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永远无法准备好,除非我立即采取行动。2018年我就豁出去了,不管它行不行,先做了再说吧。其实我这次是什么也没有准备,时间也不多,上班时间工作,下班时间带娃,年纪也不大,刚过30,人生经历也不够丰富,书读的也不多,文笔也不好,印象笔记里也都是流水账,能拿出手的文章几乎没有,就只是看到了这本书然后就立刻行动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到什么主题就什么主题,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就这么简单。至于有没有人看。或者看了有什么批评,这是我自己无法左右的事情,我只能根据实际现实情况的进展来调整我自己的行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过分的担忧就是杞人忧天吧。
前段时间备战国考也是一样,距离考试一个月时间我才开始准备。又带娃又要工作,当时就想着放弃得了,因为这么短的时间我肯定准备不好。可是我后来想,假如给我一年时间,我也未必能准备好,多想无益,做就对了,管它是好是坏南北西东。
04
三行而后思。我们从小都被教育说要“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要多方面考虑然后再开始行动。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多思不仅无益反而有损。鲍威尔曾说过,在掌握40%-70%信息的时候就可以做出决策。信息掌握过少,贸然决策风险太大;等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前段时间找工作,有个公司打电话说约时间面试。我当时不太了解这个公司和行业,问了好多人之后还是再三考虑,第二天中午才给人家回复说要去面试,结果人家已经安排完毕,没有机会了,后悔不已。如果你是一个要买一个生活用品,在某宝某东多个网站来回斟酌,甚至线上线下也反复比价之后还只是放在购物车的话,那么我想劝你,你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已经远远大于你买东西所付出的金钱成本。能花钱的时候千万别花时间,能想一次就可以动手的时候千万不要想两次。其实“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在开始的时候是贬义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批评季文子做事想太多,想两次也就够了,不知为何到了今天成褒义了。
说了这么多,是“思后行”还是“行中思”,是“学后做”还是“做中学”,最终还要自己甄别,自己选择,至于结果,当然也是自己负责啦。
如果文章有触动你思考的地方,劳烦你点击喜欢或者关注,你的鼓励和认可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