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作者: A香菇 | 来源:发表于2021-01-22 16:58 被阅读0次

《三国演义》是传说中的经典,每一个人的位置,不代表这一个人的智慧。每个人的智慧,也不代表他的位置。

有太多的贤人,起初时不当位,慢慢才得位,其实这是好的,少年得志便猖狂,只有经历多苦多难,最后得以提升,才是最合适的结果。

不过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每个人处在的环境不同,时势造英雄,有时候,有些人是被逼出来的。

有故事说,一群鸡在一起,总会有一只鸡,会忍不住撮其他小鸡,将这只鸡拿走后,又有另一只鸡跑出来,重复着同样的事。这是惯性。

董卓邀请官员吃饭,丁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那是因为有时势,他有吕布在,保全了自己的同时,站出来说合适的话。袁绍却不动声色。可是当丁原不在时,袁绍便英勇起来,站出来反对。有一些事,总要有人做,看谁更加积极,更有勇气,这是形势造成的。三

有时候,大声不代表有本事,也可能只是有勇无谋,因此有先说先死的思维,形势不对,技不如人,口不择言,只会让自己陷于困境。

不说也不行,当一切事都准备好,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如果有话不及时说,便也会陷入困境,这也是等死的表现,有没有能力将自己保全,在那个时代,是非常有智慧的事。

做大事的人,胸怀大志,必将是有勇有谋,而做小事的人,总是思前顾后,动荡的时代,往往错失良机。

能力高低,思考问题的思维,又表现在更加大的事件上,袁绍讨伐董卓,一开始信誓旦旦,但是遇到困难会退缩。十八路诸侯追杀董卓,吕布大败时候,曹操本意要进攻,可袁绍失约。因觉得兵马疲劳,不思上进。因此袁绍相对比较保守,军事家应是勇者,看准时机,便一不做二不休。

关羽只是小兵时候,提出出战化雄。袁绍觉得他出身低,不足以重用,但曹操认为,只要有本事,只要能成功,不在于职位高低。曹操用人的气度无人能比。

关羽斩化雄,想要表现的度就掌握得非常好。在很多人无计可施的时候,他站出来了。这就为他能够出战埋下了基础。一个人什么位置?不在于穿什么衣服,处于什么位置,在于时势与度。

做事看度,做人看德,一个人的智慧才能,看大小事,三国智慧,该多运用,读书长智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re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