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喜爱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从甲午海战的“三角防御体系”,看清政府的聪明与愚蠢

从甲午海战的“三角防御体系”,看清政府的聪明与愚蠢

作者: 诗书雅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5-29 09:08 被阅读0次

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海防建设的重要性,于是支持李鸿章等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建海军,强海防。1888年,北洋海军建成,清政府推出了一个很有亮点的“渤海湾三角防御体系”。

所谓“渤海湾三角防御体系”,是指在渤海湾内,建立大沽、旅顺、威海卫三个军事据点,构成坚不可摧的铁三角,以抵挡从渤海湾东面的来犯之敌,护卫京师。这个防御体系是个双保险,敌若来犯,须过二道关,第一道关为旅顺与威海卫南北向组成的北洋舰队群;第二道关是大沽口炮台群。大沽口这个据点,很早以前就有,只须加强就够了,旅顺与威海卫则是新建设的两个军港。

“渤海湾三角防御体系”体现了清政府一定的战略眼光,不得不说,是十分聪明之举。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我们对清政府大失所望。

一、甲午海战前,铁三角并不“铁”,有很多漏洞

“三角防御体系”是一个先进的构想,但是要落到实处,把“三角形”打造成“铁三角”,却并不容易。得花费大量银子,调动大量兵力。

三角防御体系的三个点:旅顺、威海卫与大沽口,是防御体系的支点,也是重中之重,很显然,这三个点是需要陆军重兵把守的。然而清政府却并未将重兵投放在此三点上;至少,在旅顺与威海卫这两个点上,是没有足够兵力的。

庄维民的《论甲午战争中的清军战略》指出,甲午战争打响后,日军水陆并进,陆军以25000人进攻三角防御体系中的旅顺口,而当时旅顺守军只有27营兵力,大约13000人,旅顺很快失守。至于威海卫的陆军,兵力也不多,日本同样以25000人进攻威海卫,威海卫以7700守军迎敌,焉能不失守?

另外,三角防御体系要求三个点旅顺、威海卫与大沽口之间有现代化的铁路相通,以快速运送兵力及军需物资,清政府也没有修建符合要求的铁路。李鸿章多次向清廷提出修建铁路事宜,清政府勉勉强强修建了津山铁路(从天津到山海关),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大沽到旅顺,大沽到威海卫这两条陆上快速运输线路无法完成,那么运送兵力及军需物资就只能指望海运,指望北洋水师了,而一旦北洋水师出现问题,陆军将陷入困境,三个支点也会陷于孤立,被分割消灭是必然的结果。

二、甲午海战中,清廷不分轻重缓急,铁三角失去二角

1894年7月,甲午海战正式打响后,清政府的操作更是让人费解。

费解之一:开战初,日军与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发生冲突,清政府马上派兵去支援朝鲜,这本来没有什么错。但是,清政府派去的兵,却是从旅顺那儿抽调的准军精锐,旅顺做为三角防御体系的重要支点,兵力只能加强,怎么能削弱呢?而且,抽调了旅顺的精兵后,清政府也没有对旅顺的兵力进行补充。

费解之二:朝鲜战事失利后,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和威海卫军港危急,清政府却既不积极救援旅顺,也不积极救援威海卫。

日军为占领旅顺,在辽东半岛强势登陆,此时,清政府应该紧急调兵支援旅顺。这个时候救援,有多余的时间,也有可以抽调的机动兵力。因为离旅顺较近的山海关、津沽、芦塘等地都有兵力,能调动的足有40营。可是清政府没有这么做,等到日军真正进攻旅顺时,清政府有些慌了,才派了16营兵力,由章高元与程之伟带领前去增援,却太晚了。

日军进攻威海卫时,威海卫守军自知不敌,请求支援。山东巡抚李秉恒请求清政府派董福祥的甘军前往援助,清政府拒绝了。理由是,日本人正在离京师很近的大沽口一带进行种种侦察活动,看样子可能会发动进攻,为了保证京师的万无一失,不能派兵支援。后来,清廷仅派了5营兵力增援,等于坐看威海卫丢失,坐看北洋舰队覆灭。

三、“三角防御体系”被放弃,清廷为何违背初衷?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与甲午海战的彻底失败,也意味着“渤海湾三角防御体系”的解体。事实上,清政府是直接放弃了“三角防御体系”

清政府为什么会这样做?

首先,清政府太过于强调“核心保护区”。从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看,直隶是它的第一核心保护区,奉天是它的第二核心保护区。战事紧张的时候,清政府总是先想到重兵保护直隶和奉天,至于其它地方,比如旅顺与威海卫,放弃掉都可以。

这种想法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诚然,直隶是京所在地,奉天是满族贵族的老家所在,都重要,把它们当成核心保护区是可以谅解的。可是事情不能这么做啊!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头脑和心脏是核心保护区,要用双手将它护着,却不等于双手就不重要了,可以任由双手受伤或损坏。要知道,双手若失,头脑与心脏谁来保护?

所以,清政府终究是目光短浅,自断双手,结果将心脏与头脑暴露在敌人的坚船利炮之下。何等愚蠢!

其次,清政府放弃“渤海湾三角防御体系”,有派系之争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北洋海军为李鸿章所有,清政府内部反李鸿章者甚众,都巴不得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在战争中毁灭掉,以弱李鸿章之权势。于是想方设法从中作梗,最后的结果,北洋舰队果真全军覆没,反对派也心安了。

这也是一种愚蠢的自私,因为北洋海军的覆没,最终影响到清廷的整体利益。整体利益都没有了,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又怎能保全?

结语:“渤海湾三角防御体系”本来很不错,却毁在了清政府的自私与狭隘上,清政府“一心为京师”的思想看起来聪明,其实是一种愚蠢。

相关文章

  • 从甲午海战的“三角防御体系”,看清政府的聪明与愚蠢

    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海防建设的重要性,于是支持李鸿章等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建海军,强海防。1888年,北洋...

  • 1911年清朝海圻号巡洋舰出访期间于拉美秀实力,解侨民之困

    自1895年甲午海战惨败后,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清朝开始了缓慢而艰难的重建海军之路。清政府先后从英德等国买回43艘...

  • “马尾海战”的背后

    中国近代史上,最常被人提及的无疑是甲午海战,“马尾海战”提到的不多。“马尾海战”是一场耻辱的海战,我从马尾海...

  • 甲午海战

    看完电影《甲午海战》,为当时的清政府感到悲哀。 致远号、镇远号两艘亚洲最大的军舰,原本可以抵挡日本的进攻,偏偏弹药...

  • 甲午海战,一场国运的赌博

    甲午海战, 一场国运的赌博 文·许秀江 甲午海战是一场关于国运的赌博。日本赢了,从此,开启了侵略中国的行动...

  • 袁项城(31)

    在近代史上,相比较美国,英国危害更甚。 鸦片战争打赢清政府的是英国。 火烧圆明园的是有英国。 甲午海战的开端,日本...

  • 淮海战役

    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1948年秋,国民党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已经瓦解,便调整部署,加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防御,徐州...

  • 甲午海战随笔

    甲午战争过去120多年了,当年那场战争败了,让我们120多年后还痛心疾首。可是对当时大多民众来说,是大清败了,朝廷...

  • 悼甲午海战

    国不爱我,民爱国何。 明镜高悬,照今映古。

  • 关于甲午海战

    关于甲午海战,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侵华战争,这是一个老牌帝国(清廷)与一个新兴帝国(日本)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甲午海战的“三角防御体系”,看清政府的聪明与愚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ry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