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了一本书,名叫《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作者序部分有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在此写出来供大家思考。
“同样的历史,为什么二十岁之后我会如此感兴趣?不管你信不信,原因是:二十岁时我在上大学,大学没有历史课。”
读完,我深深的忧虑,我们每天的口干舌燥,恨铁不成钢是不是错误的,思路就是错误的。育人子弟别实质上是误人子弟了。我真挺害怕。
生物是多么有意思的学科,它可以让你认识你身边的世界,从微生物到植物到动物,从种群到群落到生态系统,代谢到繁殖到发育生长,从人体到细胞到基因,所有生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去发现。可是为什么高中生物课堂竟成了选择题填空题,为什么都成了一块一块切好的肉,学生吃起来索然无味,还不得不背一个又一个名词。
语文博大精深,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读来朗朗上口,读来心情激荡起伏。如此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为何这会成为学生害怕的背诵任务,为何一讲到文言文学生昏昏欲睡,为何呢?
历史,地理,尤其社会学科,无不如此。学生一开始对知识感兴趣,可对课堂不感冒,后来就发展成为厌恶排斥学习二字。把学习等同为背诵,等同为做题套路,等同为为考试所做的准备,等同为痛苦。
这耽误了多少孩子?抹杀了多少天才?有没有更好的制度,教育制度呢?如何既保存孩子们的求知欲,又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呢?谁能来做这件事,且能做成这件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