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咘暖娜娜
二十年来,我体会过亲情,见证过爱情,分享过友情……今天,我想讲一讲,在无限轮回中,我所遇见的那些不变的人和事。
❤
我注定是要流浪的,从被赋予生命的那一刻起。
我原本只是一张简简单单的白纸,没人记得我的样子,经常飘到无人的角落里,与讨厌的灰尘为伴。
慢慢地,我的皮肤就变样了,亚灰的颜色像极了附在白纸上的灰尘。那时,我没有朋友,唯一的乐趣便是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里,看花开花谢,人来人往。
那段孤独的日子里,我看到许多勤劳的倩影。
我与尘埃相依,以墨为伴有借着微弱的晨光,在不起眼的拐角处一遍遍练习英语的晨读者;有顶着火辣的太阳,在拥挤的人群中戴着证件采访的校园记者;有伴着星空,在空旷的操场上举着荧光棒夜跑的公益人……
我开始为晨读者的一点点进步感到欣慰,被小记者的一篇篇文章所打动,我甚至忍不住飘然起舞,抖落身上的灰尘,为热爱公益的男孩加油助威。
❤
“嗨,你好呀!”
我开始向每一个路过的人打招呼,与有故事的人结成朋友,偶尔听一听他们的心声。我喜欢给我讲故事的那些人儿,更迷恋他们自身经历的那些故事,恰似樱花般,恬淡的外表下蕴藏着芳香。
春去秋来,不觉间,我已赏遍二师美景,阅尽师生百态。
我与尘埃相依,以墨为伴我想把这些属于二师,属于二师人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我结识了很多小记者,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归属——学通社。
相见恨晚,它随即在角落里将我拾起,拂去周身的尘埃,替我贴上属于二师的标签。自此,我与小记者们一起共事,与学通社、与二师同在。
我,恍若新生。
❤
采写第一手新闻资讯、寻访校园励志名人、反映师生棘手难题……我成为承载二师校园生活的载体,而学通社记者,则是最忠实的观察与记录者。
2003年至今,学通社已经陪伴了我15个年头,而我,也已饱经风霜,刚过完第337个生日。
从采写、组稿、改稿、定稿,再到排版、校版、定版,直至最后出版……我的每一次生辰得以顺利进行,都少不了学通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
在学通,我听过最甜的称呼不是“学长”和“学姐”,而是“师父”与“徒儿”;最暖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帮你”;最有力的语言不是争论,而是手指与键盘触碰时的清脆回音。
我与尘埃相依,以墨为伴❤
我看到成千上万个自己被学通人亲手送到每一位教师身边,送达各个寝室,从此,我遍布二师的每一个角落,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我,不再孤单。
15年来,我将学通人所写的文字穿在身上,将每一位学通人都记在心里,即便是流浪,也要带着这群可爱的学通人,以及他们所写的,属于二师的美景与故事。
❤
不知不觉间才发现,自己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大三老学姐了。高考填报志愿时阴差阳错入了新闻,在上大学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学新闻要做什么,只知道记者和编辑这个职业,很神圣,却也很辛苦,万万没想到自己也能与新闻有所关联。
因为专业的缘故,大一刚入校,我便通过考核加入校党委宣传部下的大学生学通社,不觉已有近三个年头了。可能课堂所学的知识只是书本上的理论概念,很少能引起我的兴趣,但是在学通社的这三年,真的是只能用“摸爬滚打”这个词来形容。
这三年里,我忘记了自己因为写稿、改稿,审稿、校对而熬过多少次夜了,但是现在觉得,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也是我大学的一笔财富。我从一个新闻小白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校报的学生编辑,第一次见证了一张报纸的出版是多么不容易。
我与尘埃相依,以墨为伴每一期报纸出版后,我都能在校园的各个地方见到她,学生寝室里、老师的办公桌上、堆满灰尘的角落里、甚至是被塞在垃圾桶里……也有人看到校报的时候表现得很兴奋,却是因为她可以拿来垫书桌。
我能感觉到心中隐隐作痛,却无法改变现状。在如今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能继续坚持阅读了,更不用提耐心地把一份报纸看完再细心收藏。
这学期结束,就要离开学通社了,可能就与校园媒体无缘了。我不知道以后是否有机会可以再次接触媒体,但至少在学通社的这三年,教会了我成长。
娜娜和有趣的小记者们在一起❤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爱的学通社,以及在这里认识的一群有爱有理想又有趣的小记者们,也为我的校媒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希望每一个有爱更有故事的地方,都会有一群对新闻抱有情怀的媒体人,写别人的故事,沉淀自己的思想。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