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

作者: 旧卷子里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12:24 被阅读0次

          五台山的美,在于大气,在于山顶的一览无遗。无论是看景还是参佛,山花烂漫时,四百八十寺,必有一款适合你。去五台山亲耳聆听那梵音空灵的禅说,用至臻纯一的心去感受无边精深的佛法。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部海拔624至3061米,横跨忻州5个县,周围逶迤500余里。与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到了五台山我们第一个去的是殊像寺,殊像寺供奉的是文殊菩萨,这个文殊菩萨是五台山最大的菩萨,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材质,文殊菩萨的头是用荞麦面做的,关于这尊文殊像,还有一个“荞麦面头”的有趣传说。那是盛夏的一天,绿毛狮子已塑完,文殊菩萨就差塑造头部了。工匠们犯难了,菩萨的面容、神态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你说要塑成这样,他说要塑成那样,七嘴八舌,众说不一。

          伙夫返回房里,正准备做荞麦面食,突然,院内金光照耀,伙夫朝打开的窗口望去,原来是文殊菩萨显了真容!寻彩画匠描摹已经来不及了,他急中生智,就把笼屉里的荞面搬出来,照着菩萨真容的样子捏了起来。头部捏好了,文殊菩萨也在空中隐没了。匠人们来了以后,忙把荞面头安了上去,又在外面贴了金。人们就把所塑的菩萨成为“荞面头菩萨”。

        五台山据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迪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苔艺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丸请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

          黛螺顶要经过1080个台阶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

    历史沿革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历史上依次名为青峰顶、佛顶庵、大螺顶、黛螺顶。

    明代释镇澄《清凉山志》卷第七、第九,“异众感通,松说苦空”有记载道:“唐释法念,栖禅青峰,庵南,有大松若舍,可蔽风雨。法念尝坐其间,若昧不昧,见僧作老比丘形,说苦空法。

    既寤,乃闻秋声瑟瑟,不胜其悲,因呼为苦空垒。古碑犹存。”青峰即黛螺顶,庵,即小庙。唐代有僧人释法念,在此修行,并有小庙。根据《清凉山志》的记载,黛螺顶的历史从唐代就开始了。黛螺顶山门背后现存明万历二十年仲秋的石碑也有记载:“……乳峰状若旋螺,圆净可爱,俗呼为大螺顶,志曰青峰是也,……传载古有神木,比丘法念,栖托于此。”

    黛螺顶的后殿大雄宝殿前,今有一松一柏,松在北,柏在南,围粗一丈,俏拔挺立,直入蓝天,这就是乾隆皇帝诗中的“阶下千年不老松”,即唐朝僧人法念的修行处,寺内的古松见证了黛螺顶的历史。

    明释镇澄所作《清凉山志》是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历史史籍,它全面记述了五台山的自然地理、景物特点、寺庙沿革、僧尼传略、圣地特产乃至神话传说和僧俗人等对五台山名胜古迹的诗词歌赋,特别是对五台山的佛教活动、僧俗交往、文化交流的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依据,具有权威性。“松说苦空”,记载了唐比丘法念在青峰顶建庵,大松树下修禅悟道的过程。再根据寺内保存完好的明万历年间的石碑记载,以及大雄宝殿前的“千年不老松”,均证明黛螺顶的历史应从唐朝算起。

    黛螺顶始建寺,是在唐朝,唐朝具体那一年还待进一步考证。

    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 1592) 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1750)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寺内山门后立有的两块石碑: 一块立于明万历二十年仲秋,上书“五台山重建佛顶庵碑记”; 另一块立于清康熙岁次辛未仲秋,上书“青峰顶造像建亭记”,对黛螺顶有较详细的记述,名称的演变以及明成化年间重建,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乾隆五十一年都曾重修皆有一一记载。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从三条途径中首选其一。要步行,右有新路,左有古道。新路,系1991年修,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起名叫“大智路”。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都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

    大智路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辅成,全程共计1080个台阶。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黛螺顶坐东向西,占地近27000平方米,有殿堂房屋50余间。殿建构筑华美雅致,布局严谨规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本寺有一座旃檀殿和一座五方文殊殿,天王殿供奉的是弥陀菩萨,后面是韦驮菩萨,左右为四大天王。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专司智慧,所以通往朝拜五方文殊的路为“大智路”。这条路如天梯般陡立奇峭,渐次登临之间,鸟瞰四周景色,浩浩然若凭虚御风。且石阶曲折处又多置平台,还有围墙小亭,边登边歇,领略佛国风光。这条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虔诚的佛教徒一步一叩首的情景。

    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也称六凡四圣。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其中包括“百八烦恼”等等。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此路是由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50万元人民币,由山西省宗教局和省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支持修建的。走这条路比较近,但直上直下,对于年老体弱的游客来讲走起来比较费劲。

    左边是古道,坡度舒缓,小径回环,虽多少绕点远,但攀登起来不太费劲。

    除此而外,还有条捷径,那就是1995年8月修建的空中索道。坐在缆车上不用费力,几分钟便可到达离寺门不远的平台上。不过,坐缆车需要付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台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ts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