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夏天,金城格外酷热,路边的大槐树上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案板街上锣鼓喧天,原来街道办在欢送去生产建设兵团的队伍,只见一个个年轻的“战士”们都穿着崭新的绿色军装,腰间系着一条深色的军用皮带、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自豪的站在那里。旁边围观的人群高喊:“向知识青年学习,向知识青年致敬”,整个现场一片热闹。
站在路边的杜思珍看着这一切无比的羡慕,自己才初中毕业,父亲是学校的一名数学老师,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卧床。这个家里里外外的张罗全靠自己,她不能像其他的有志青年那样,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洪流中去。
欢快的锣鼓声震天响,杜思珍压住了自己的想法,黯然回到了家。没想到刚到家喝了一口水,就看见自己孪生的弟弟杜思全风风火火的从门外跑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喊:“爸,妈,我要报名去建设兵团!”杜思珍口中的水差点喷了出来,没想到弟弟也动了和自己相同的心思。
听到声音,里屋的父亲杜贵祥走了出来:“胡闹,你才15岁,高中还没上,不能去。”
弟弟一看父亲不同意,哼了一声,转身跑进卧室,坐在母亲的床边,大声说:“妈,你和爸不是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爱国,爱党,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吗,现在祖国需要我们去建设大西北,我们怎能后退呢?”
母亲闫秀兰勉强撑起了身子,看着面前这个兴奋激动的儿子,眼眶有些微红,“小全,父母觉得你还小,身子骨还没有长硬朗,等你长大成人,想去哪里咱们都不拦,好么?”
杜思全还想争辩,杜贵祥一把进来把儿子拉出去,“让你妈好好歇着,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给我出去。”
杜思全不依不饶,大喊大闹:“姐,你也说句公道话啊,人家隔壁王喜娃都去了,他比我还小一岁呢!”
杜思珍连忙把大闹的弟弟拉开,“大哥已经当兵走了,现在家里就剩下咱们两个,妈身体不好,你别闹了。”
杜思全一看全家没有一个人支持他,抹了一把涌上来的泪水,跑出门外去了。
晚上,杜思珍伺候母亲闫秀兰在床上吃完饭,和父亲坐在饭桌前等着弟弟回来,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人,杜贵祥有点不耐烦,“不等了,咱们吃。”
杜思珍看着父亲的脸色,心里犹豫再三,鼓足勇气说,“爸,其实我觉得弟弟说的也有些道理,你看现在标语贴的到处都是,人家都说知识青年要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建设新农村,我们要是不去,人家会觉得咱家觉悟低。再说就算我们高中毕业了,还是要找工作……”
杜贵祥抬头看了一眼女儿:“你不会是也想去吧?”
杜思珍说:“是的,我也想去,我今天特意去街道办打听了,人家说生产建设兵团正在招人呢,小学文化以上就行,而且还是部队化管理,管吃管住,将来还有机会保送工农兵大学,分配工作,特别好。”
杜贵祥一向知道自己的这一对儿女都是主意正的人,不像老大一样老实听话。
他低头沉思了一会,抬头说:“让我和你妈商量一下,你先出去把你弟找回来吧”。
第二天,杜思珍早早的起床做好了饭,却发现父亲杜贵祥不在,她给母亲端了一碗小米粥,闫秀兰看到女儿叹了一口气:“都怪我这个身体,耽误了你和你弟。”
杜思全赌气不吃饭,还在为昨天的事情耿耿于怀,闫秀兰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儿女郁郁寡欢,说道:“今早让你爸去问政策了,别着急,如果真的为你们好,爸妈不会拦着你们的”。说完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杜思珍眼睛也红了,低声说:“妈,我也舍不得你。”
下午杜贵祥回来了,被街道办的干部教育了一天,说要鼓励年轻人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中去,知识青年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
看着眼巴巴的女儿和儿子,杜贵祥强压下心中的不忍,半吓唬半威胁的说:“去了不要后悔,小小年纪,主意倒不小,你们明天去街道办报名去吧。”
杜思珍大吃一惊,不知道街道办的人给父亲说了什么,但是这样的结局是她万万没想到的,她开心的跑到弟弟的房间告诉他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杜思全大喊一声“啊……”,声音大的响彻了整个小院。
一个月后,第二批奔赴建设兵团的日子到了,杜思珍姐弟俩穿着绿军装,背着一个大大的绿色军用被,军被的左边插着一双绿色的球鞋,右边系了一个大大的白瓷缸,瓷缸子上印着大红的“建设兵团”4个大字,姐弟俩站在家里和母亲话别。娘三个哭成一团。
杜贵祥把一双儿女送到了火车站,只见到处都是红旗飘飘,热情洋溢。站台上人山人海,送别的人和即将远行的人抱头痛哭,杜思珍看着父亲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杜思全则一脸的兴奋和激情澎湃,大声喊道:“知识青年志在四方!向荒山要粮,要河水让路”。杜贵祥看着激动的儿子后也扫除了离别的忧郁,忍俊不禁的向儿女挥挥手道别。
就这样,在依依不舍中西去的火车开动了,这个时候,火车站的大喇叭里播放着“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头戴大红花的火车拉响了汽笛,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带着热血青年的斗志缓缓驶出车站,奔向大西北,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