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扔扔扔”。说到极简,也不是简单的减少物品。
书目:《我决定简单地生活》
作者:佐佐木典士 编著 程礼礼 翻译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本书的封面,在题目的下方有一行小字标语—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看到这行字时,深得我心,就像是为我量身制作般,从而让我确定了2023年的生活方向,简单生活。
全书共有5章内容
第1章:介绍极简主义者的定义并围绕定义进行思考。找出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极简主义者的原因。
第2章:思考,为什么物品会越来越多?深入探讨“物品”对一个人的意义,其实都源起于人类习性与不断增加的欲望。
第3章:以列举方式总结成功减物的具体观念与技巧,完整介绍各种减物方法与集大成的终极手段。
第4章:作者分享将自己生活中的物品减至最少后产生的积极影响。
第5章:个人改变后,为何让作者感到“幸福”。
阅读完成,分享下我的主要收获
❤️极简主义并不是“目的”
极简主义者的界定没有限制性的规定,并非拥有超过100件物品的人就不是极简主义者,物品数量少于100件的人就是极简主义者,未必有电视机的人就不是极简主义者,能将持有的东西全部装进行李箱的人就是极简主义者。
所谓的“极简主义者”是指,真正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的人,为了最重要的人生目标减少物品数量的人。
而减少物品数量并不是“目的”。极简主义是帮每个人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的“方法”,也是交织出珍贵人生故事的序章。
❤️对超量物品的认识
曾经非常想要的东西,终于到手了,之所以无法永远满意这个东西,是因为时间久了,我们的神经网络感知不到差异,而感到厌倦,渐渐习惯了,变成了理所当然的存在。
物品越多,人越不满足。不管拥有多少物品,却始终没办法满足,明明知道永远不可能会满足,却总是妄想下一次一定会满足。
物品的量不是最重要的,“功能性”才是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标准。像远古时代的石器。
随着时代变迁,现在绝大多数物品并非以“功能”取胜,而是基于其他目的使用这些物品。为了使用这些“非必需品”,维持其功能,需要我们消耗大量时间去维护。
❤️减物后的积极影响
拥有更多的时间做重要的事情;
享受更好的生活,感受自由的味道;
不再与他人比较,做自己就很好;
活在当下,感恩生活。
诚如作者所言:“极简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减物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会感谢。”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