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一次地在商场里看到父母凶自己的孩子,不准买这个玩具,再不走,我就喊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孩子要不就是一惊,眼睛左右看;要么就是哭喊着,没有没有,警察叔叔不会来抓我,你骗人。
这个时候父母依然不为所动,继续恐吓,我说有就有,我打电话了,你再不放下,他马上就来抓你。
孩子惊恐,无奈,不舍,无助都写在自己的脸上,最终是被父母拉走的。
我总想凑上前去对这个父母说,不要这样恐吓孩子,因为他真的在意你们说的话。
但是我从来没有真的上前过,因为我知道无论怎么跟这对父母解释,他们都不会听进去。
他们的心得就是,只有这样说了,孩子能立竿见影地听自己的话,乖乖跟着走,否则他还不知道要磨蹭多久。
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受伤?嗨,怎么可能。
我不是因为当了爸爸才开始理解孩子的做法,我就是在被恐吓的环境里长大的。所以我太能理解孩子的心思了,自责,羞愧,甚至痛苦。
而现在做了爸爸,我对跟孩子沟通有了很多的总结。
image
1、相互尊重。
这个道理在我的很多文章里都反复提到过,中国家庭父母最显著的一个缺点就是,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样都可以。像我小时候上学,父母见了老师,必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调皮,您随便打。
而现在我去见桐子的老师,我的话语里绝对不会包含这样的内容。而是会说,孩子如果调皮,您多费心,也麻烦老师跟我们家长讲,我们来配合老师一起纠正孩子。
2、理解孩子的世界。
桐子现在只有4岁,他喜欢玩具,喜欢玩水,喜欢疯闹,甚至吃饭慢,不愿意睡觉。
那就代表桐子错了吗?我觉得不是,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吵不闹,事事听家长的,让吃饭吃饭,让睡觉睡觉,那会不会更可怕?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行为举止都是不一样的,通过更多地理解孩子的世界,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会更容易理解了。
例如桐子在路上有时候会走着走着,开始展示他新学的“超级猫跳”。单纯地让他路上不要跑,他是不听的,如果告诉他英雄们都是遵守交通规则的,他就很主动行人靠右。
3、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责罚。
地毯上画上了彩笔印,牛奶打翻了,洗手连袖子打湿了,第一时间责备他,有用吗?没有,责备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可以跟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随时准备好的画板,牛奶一口气喝完,例如教他怎么挽袖子。这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image4、有效沟通。
回到商场那个听到警察来了的孩子。父母为了让孩子守规矩,听话,就选择了让孩子痛苦,羞耻,恐惧的方式。
每次桐子玩得不想走,我都会告诉他,玩多久,什么情况下买。让他主动思考怎么做。这样他基本上就不会抗拒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就能让他参与解决问题,并参与制定规矩。这样他就能锻炼他的力量和自主能力了。也能和孩子建立起一种爱和尊重的关系,从而一起面对更多生活的问题了。
——————
奶爸志恒,已经不是新手的关注育儿知识,可以和我一起关注养育孩子的日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