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者说,想要了解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文学,都必须读一读安·兰德的《源泉》。
读《源泉》有感前不久,刚刚读完这本书的我,颇有感想。
一、初心不忘
主人公洛克,面对着托黑的阻挠,建筑界主流思想的排斥以及各种各样的封杀,依旧坚持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主见。为此,他被弗兰肯辞退,在采矿场当工人,就连好不容易才成立的事务所都被迫关闭。无论身边的人如何劝他,他可以为很多人打工却不改自己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最终在这一场盛大的角逐中,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正如泰戈尔先生所说的,the morning will surely come, the darkness will vanish, and thy voice pour down in golden streams breaking through the sky.(黎明一定会到来,黑暗终将逝去,你的声音将注入金泉,划破天际。)
二、自我主义
在这一方面,我们能从洛克对自己建筑风格的肯定,矢志不渝中看出来。此外,《旗帜》的老板——华纳德,有一艘名为—— I Do 的船,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种自我主义的思想。
自我主义不同于个人主义,它是一种相当理智的肯定自我价值的思想。为什么很多人劝洛克改变一下建筑风格好有所成就,他就是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为什么华纳德能够从一个混混成为开创美国第一报社的大老板?因为他们认清自我,肯定自我。洛克肯定,自己的风格虽然此时为社会所不容,但依旧会绽放其独有的魅力。华纳德每年都会坐着他的船去旅行,就是在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不必深究
好的著作理应精读,把它读透,理解透。而读完这本书后,我依旧有想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多米尼克这个人物的塑造。明明和洛克是同一类人,却几经周折后才与洛克真正的结合。也许是剧情的需要,或许是为了丰富人物的形象。不过,这或许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因为想不通,所以才会让人一直一直地看下去。其实,想不明白的地方不用过多的追根究底,保持一种距离感,一种朦胧的美,岂不妙哉!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想不明白的事,就不必深究了。因为很多时候,结果往往不如意,甚至出乎意料。这种心境,与道家的思想何其相似!
最后,分享一下《源泉》的摘抄。
要说原则吗?这就是我的原则:能用此材料来做时,绝不用彼材料来替代。绝没有任何两种材料是相似的。在地球上也绝不会有哪两块建筑场地是完全相像的。建筑的目的、场地和建筑材料决定了它的外形。如果没有一个主题思想,任何建筑都谈不上合理和美,而这个主题思想规定了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一座建筑就像人一样,是具有生命力的。建筑的骨气就在于它恪守自己的精确度,遵循一个单一的主题,并为自己单一的用途服务。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不是借来的,同样,一座建筑的灵魂也不是随意用土块拼凑出来的。 ——霍华德·洛克
假如我还要活六十年,在这六十年里,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工作上。我逃选了我想要的工作,如果从中找不到快乐,那无异于给自己判了六十年的刑罚。而且,只有当我以最可能适合我的方式做我的工作时,我才能找到快乐。可是所谓的“最好”只是个标准问题——我也确定了自己的标准。我不要继承什么,也绝不沿袭任何传统。或许我就是某种传统的开端呢? ——霍华德·洛克
我来告诉你:我教给了你很多东西,也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教给你。没有人能教你什么,实质和核心的东西是教不会的。你做着的事,那是你的,而不是你自己的。 ——凯麦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