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04923/4a1806015e787b18.jpg)
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王朝,强大算不上,不过其于文化建设方面,比如在乡里专门设立了耆老,负责缉盗、教化,耆老通常是乡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为构建良好的邻里关系打下了基础,还是很值得后人称道的。
宋建立后朝廷明文规定乡里民间人们要和睦相处,其法律文书《明公书判清明集·乡里》中说:“大凡乡曲邻里,务要和睦。才自和睦,则有无可以相通,缓急可以相助,疾病可以相扶持,彼此皆受其利。”
宋时乡里的社会舆论被称为乡评,宋神宗时进士、朝奉郎刘跂在其《学易集》中记载:任之奇“从姊婿及甥婿困窭,皆以孥来寓,为之绝甘分少。至其病,护视之,且死,办后事。常质衣周贫,乡评许其好施”。是说任之奇对前来投靠的贫困亲戚,照顾倍加,获得乡评盛赞。乡评无疑对村风民风的好转,促进邻里和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宋代邻里之间,相互帮助,扶危济困,一时成为风尚。一些官员、士大夫更是纷纷置义田、办义学。著名的文学家、名吏范仲淹就在自己的老家购置义田,开办义学,帮助亲朋好友渡过难关。据《宋稗类钞》载:尚书杨玢致仕归家,旧居多为邻人侵占,子弟想把这些乡亲起诉到县衙,杨玢不但没有这么做,反而给子弟们写了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想法:“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这事就此罢了。所以北宋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说:“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曾任福建泉州、福州知府的真德秀在《劝欢诗》中就写道:“千金难买是乡邻,思意相欢即是亲。年若少时宜敬老,家才足后合怜贫。”
一点都没夸张,表述及其自然,说明此情形已然常态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04923/24749cf9cead2e3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