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很多,认为自己有见识的人也不少,但是肯承认自己其实并不知道些什么,承认我们不比身边的TA更聪明,更有智慧,这样的人,恐怕并不多。
尼采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你眼光所及之处就是自己监狱的牢笼。这句话非常传神的说出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视角看待一切人,一切事,并且总是认为我们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不容置疑。
我们把自己当成了原点,当成坐标和尺度去丈量这个世界,去观看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沉睡在自己的世界里,却抱怨身边的人遥不可及,不可理喻。我们徘徊在进入TA的世界的门前,却无法找到这扇门。彼此虽然面对面,却咫尺天涯。
我认识一位弟兄,从小很爱读书学习,认定读书是人生唯一的路。他的太太机灵聪明,但偏偏对读所谓的专业书籍不感兴趣,对数理化有本能的恐惧。这位弟兄在读书考试这个领域充分发挥了他的优势,这个优势极大的增加了他的信心,也不断强化他对他太太的“比较优势”:因为不爱读他认为重要的书,不爱学习,所以她不思进取,在各方面都不如自己。
他认定他所想的不会错,对自己的太太缺乏必要的尊重,因为尊严来自学识,尊重只能给有学识有实力的人。
尊重带来尊重,不尊重带来的也是不尊重。家庭的氛围会变成怎样可想而知。每次争吵之后,这位弟兄总是痛心疾首,对身边的她发出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很奇妙的是,他所认为不如自己学识渊博,知识丰富的太太,在职场上却是一路奋进,非但没有成为他担心的那样“老大徒伤悲”,反倒是成了在她奋斗的领域非常有竞争力的人:从来没有自己找过工作,总是更好的机会来找她。
我的这位弟兄目睹这一切,非常感慨。人生不是像他想的那样单调,只有读书应试一条路。他在很多年里,在内心都认定自己太太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思进取。其实他并不了解他的太太,并不了解自己的太太是一个聪慧过人,善于与人合作,愿意倾听,从来不会先入为主去做判断的一个人。
这是多么大的优点,这些优点都是我这位弟兄不具备的。但在20年前,我这位弟兄是看不到这些的,学好数理化,爱读书会考试才是最重要的事。
他遇见了和他完全不一样的她,但是花了20年的时间才认识她。
上面的这个故事也许以各种各样的版本发生在很多家里。我们每个人都固执的、自我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擅长的,情有独钟,对我们认为不重要的,嗤之以鼻。当遇见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我们很容易把TA们划入另类,打入另册。
我们很难去理解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也许在潜意识里,我们认为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与我们都不是同类。而且最要命的,我们很自以为是,对此往往一无所知。
在对人类影响最大,最奇妙的书《圣经》里,说到智慧,有个非常有洞见的说法。《圣经》里对智慧的定义不是知识,不是学识,也不是聪明。在《圣经》里是这么说智慧:“认识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这句话很简短,但是非常有力量。当我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并且承认自己的有限,我们才可以去谈谈“智慧”,我们才算启蒙。
当我们承认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我们才有可能知道些什么。当我们承认我们所知道的其实并不完全,我们才有可能离完全更近一点。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框在自己的牢笼里,我们才有可能认识到我们也身在井底,看天只有碗口大。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井里,我们才有机会在“笼盖四野”的自我的帐幕中,戳个窟窿,去看看帐幕之外的新天地。
如此这般,我们才能重新去认识TA,发现我们最不可思议的宝贝,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