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写了一篇文章《我所理解的社群经济》,这篇文章定义“社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关系。生活中也是这样,小孩子喜欢跟自己臭味相同的小伙伴疯疯闹闹,成年人则酒逢知己千杯少,一个人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社群里,喜欢旅游的在一个社群,喜欢篮球的在一个社群,年薪百万的在一个社群,一个有价值的社群不但给你更广的人脉,更让你有存在感、归属感、身份认同感。上下五千年,人类历史上从来都不乏伟大的社群,比如:宗教。
社群很好理解,那什么是社群经济呢?移动互联时代,产品和消费者之间不再是功能上的连接,消费者开始在意附着在产品功能之上的口碑、文化、逼格、人格魅力等灵魂性的东西,从而建立起情感上的无缝信任和连接,基于此和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峰效应,在一起交流、互动、协作,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和粉丝群体之间的信任连接和价值反哺所共同形成的自组织、自运转、自循环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社群经济。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社群看做商业变现的重要手段。2013年成立的樊登读书会,至今据说已经有170W会员,凭借一年365的会员费,年收入轻松过亿。面向读书会这个社群,樊登提供的是一年50本书的伴读服务,更多的则是各地读书会会员之间的互动,比如讲座、学习趴、笔记漂流、书籍交换等等,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好的社群一定是自组织、自运转、自循环的。
了解了社群经济的概念,如何深入地理解它,至少有三点可以记住:
1.内容,一切产品皆媒体。能够将人从碎片化的时间沉淀到社群里的只有内容,也因此社群的红利应该属于内容生产者而非连接者,在人人都是媒体的社会化关系网络中,优质的内容本身就自带传播属性。内容可以广义的看,可以粗略地理解为产品,对小米来说,手机等硬件产品就是他的内容,对知识内容生产者来说,他讲述的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他的内容。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再到终端渠道的销售和陈列,每一个环节都在和消费者讲述着品牌的故事,企业自媒体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乔布斯说过,好的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
2.社群,一切连接皆渠道。连接者的世界和内容者的世界是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在连接者看来,世界是平的,因为互联网的价值说到底就是打破原有的信息不对称;而在内容者看来,世界是圈层的,唯有不平才能创造差异,连接是手段而非目的,优质的内容永远都是稀缺的。那正确的玩法应该是怎样的呢?一个建议:专注于内容的核心建设,并利用社群将连接的成本趋近于零。渠道永远不可能将连接的成本趋近于零,因此未来的商业应当基于社群,而非渠道。
3.商业,一切参与皆体验。社群经济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用户不同维度的身份认同,在社群经济形态之下,内容是逢山开路的急先锋,它能够吸引、研究和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但无法沉淀用户,社群就成为了沉淀用户的必然存在,而商业化变现就是衍生盈利点的具体方法,三者看上去是三台不同的大戏,但其背后贯穿的商业逻辑是完整自洽的,社群经济的商业环节重在兜售参与感。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写过一本书叫《参与感》,其中提出了参与感的“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总结
1.一句话理解社群经济:构筑自己的核心内容,并尽量将连接成本降为零
2.看懂社群经济,你可以记住这三个概念:内容,一切产品皆媒体;社群,一切连接皆渠道;商业,一切参与皆体验。
路骋——《用得上的商学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