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翻书2324:《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作者:华杉
不得不说,华杉这个选材很有技巧。他一口气写“华杉看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孙子兵法》),说白了,就是拉众人陪着一块读书。特别是这本《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倘若没有众人稀稀拉拉地跟着捧,很少有人真能下功夫读完《资治通鉴》。华杉在序言中毫不隐晦地讲,这本“读透”,其实就是“资己通鉴”。
很少有书是能够真正读透的,读完便算是少数了。很少有读书人不知道“学以致用”的,却很少人能把读书和“用”结合起来。大用做不到,华杉为大家示范了一次“小用”。
《资治通鉴》整理了从“三家分晋”道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第一本,华杉写了将近两百年,照这个体量,他恐怕要写六到七本。
至少有一个好处,读过这本书的人,希望华杉能够继续活下去,毕竟,后面的还指望他写完。
一、摘记
1、孔子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2、才和德是两回事,但是一般人分辨不出来,都通称为贤,这就是看错人的原因。
3、自己做君子在先,辨别别人是不是君子在后。如果对自己的德没有要求,你就看不清别人。这便是君子很少说别人是小人的缘由。
4、看一个人,一看他平视亲近的人,二看他富贵时资助的人,三看他显达时保举的热你,四看他遇困时有所不为之事,五看他贫穷时有所不取之利,这五个方面,就足以看透一个人了。(李克对魏文侯说的话)
5、商鞅: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6、事情成不成,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意志力,不取决于所谓“实际困难”。
7、张居正:赏罚是人主威福之柄,行赏一定要和对方的功劳相对应,大家才知道你倡导什么。(韩昭侯把旧裤子收起来,不肯轻易送人,准备奖给有大功的人。)
8、兵法的关键,不在于学习新套路,而在功力。套路要老,功力要深。套路要够老才可靠,功力要够深才有效。
9、《易经》的原理:《诗经》“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尚书》“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10、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会亡国?”李克说:“数战数胜。”问候说:“数战数胜,国之福也,怎么会亡国呢?”李克说: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11、有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12、信义无需智取,都靠身体力行。
13、王阳明:“我等用功,不求日增,但求日减,减一分人欲,则多一分天理,这是何等容易,何等洒脱。”
14、修礼者亡,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致力修明礼义的,能够王天下;善于治国理政的,能够强国家;能够争取民心的,可以保平安;可以就连财富的,只会加速灭亡。
15、乐毅: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16、对别人,可给可不给的,都给;对自己,可要可不要的,都不要。
17、世上有事不宜迟的道理,也有事缓则圆的智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8、路线——方针——政策——计划
19、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你用我,我就行道与天下;不用我,我一身本事卷而藏之。(不是一身本事,应该是一种信念)
20、孟子:说大人则藐之。(向大人物进言,你要藐视他,别被他的威势吓着。大人物缺什么,就缺批评,就缺敲打。因为没人敢批评他,敲打他。)
21、白起心胸狭隘,因为自己受了委屈,就乐见国家遭祸。这样的态度,非国家之士,最终,因一己之恶,成就了秦王之恶,迫使秦王宰了他。
22、《资治通鉴》:怀孕十二个月生始皇帝,是硬生生把秦始皇往吕不韦身上说。
23、荀子:智莫大于弃疑,行莫大于无过,事莫大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最大的智慧就是不用疑谋,不用奇谋巧计。最了不起的行动,不是一举成功,而是从不犯错。
24、小人是永恒存在的,不是你能解决掉的,出了问题骂小人,没有用。必须要求自己,学会与小人共存。如果认为自己有功、有理,就可以任性,又怎么能说是忠臣?
25、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而是以多胜少之法。
26、打仗永远不能指望“友军”,要靠自己。
27、君子最怕的不是建议了别人不听,而是“说不由道”。我只说和正道相合的话,他用就用,不用就算。我说的是正道,他不用,这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没什么好担心的。
28、这个世界,我们能控制的知识很小很小一部分,主要是控制自己,别想控制别人。
29、什么叫国家?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
30、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名世者,是可以命名一个时代的人。)
31、君臣之义,只有名分是不行的,天下所秩,性之所安,情之所顺,缺一不可。
(陈胜折腾到最后,越来越糟糕)
33、何为乱世,就是局面最终会乱到让人昏乱的地步。赵高在最后的选择,说到底只能用“慌不择路”来形容。完全没有章法。
小人当道,最终必然是“穷斯滥矣”。一开始没有章法,把一手好棋下成死局,最后在昏乱中作死一把。
二、感受
以两百年为一集,啃完1362年的事儿,应该也不算多难。再随手写上几万字,读过了也就内化得差不多了。
这便是华杉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