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5 在上海贝尔的日子

作者: JasonLTEARMS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09:54 被阅读13次

    Original 那一阵风吹过 静安笔记 7月25日

    1. 序

    以时间为数轴,来回顾在上海贝尔的日子,视为回忆、视为总结,为过去的那一抹岁月告别,期许未来的日子更好,是为序。

    2. 加入LTE大家庭

    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拉到2012年夏天。

    那个夏天对于我来说,是异常的炎热。

    因为我在加入上海贝尔之前的一家公司,是一家美国企业,因中国人力成本较大,美国总部高层决定把中国公司transfer到印度,中国区公司要close。工作快六年,第一次面临公司close,面临失业,自己心里现在看来有点慌,当时是真慌,对于一个本本分分,一路大学毕业的农村小孩来说,没有工作,就是没有经济收入,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现在回头看看,这是通信的大时代决定的。也为我五年后离开上海贝尔埋下了种子。

    接到前公司正式通知的是2012年3月份,2012年5月31日离开公司的,在此就是准备简历,投简历、面试。奔波于此过程。

    在前公司的老大也是上海贝尔出来,告诉我们上海贝尔LTE团队正在扩大规模,大量招人,我们可以试试看。

    机缘巧合,面试我的是葛老师,问我什么是LTE,我一点都不知道,好在态度端正,说了一些LTE简称和一些通信相关的概念。葛老师也没有太多面试,因为LTE知识懂得很少,就问我简历上的东西,我简单描述一下,我就诚实把情况说一下,能快速入职。

    葛老师当时给我的回复是,比较踏实,但是技术关联度不高,定级估计不高,工资可能不高。我当时急于要得到一份工资养家糊口,后来HR跟我谈薪水的时候,我没有提什么要求,当时我想只要努力做事,领导不会不给我涨工资的,可惜,上海贝尔的后来的工资机制,近3年才涨一次薪水。

    在2012年七月拿到几份Offer,经过对比,来到上海贝尔。

    3. 一个好的老师

    2012年7月6日来到上海贝尔创科园报到,当时每个新人都有一个老师带着,带我的是盛老师,一个很好的老师。盛老师自己工作很勤奋、对,很勤奋。

    跟着一个勤奋的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很快能学到很多东西。创科园一楼是个LTE基站实验室,在入职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大部分都在LTE基站实验室度过,因为查问题很方便,哪个不行,直接动手来查。

    盛老师在贝尔十年的时候离开贝尔,原来是在西藏北路工作。LTE开始之际,又加入贝尔来到创科园,异常勤奋和努力,很快成为一个骨干。盛老师对我的要求也比较高。

    盛老师经常写每周工作安排和每日工作安排,很好的自我管理,又很会总结和记笔记,所以学习技术很快。盛老师是赵老大团队一个骨干,经常被安排查难题,攻难关。

    私下跟盛老师聊天,很投缘,很多观点是不谋而合,盛老师也很用心带我,我也很努力去学,盛老师后来说,从我身上看到他自己当年的影子。盛老师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不抱怨,如何解决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

    对,就是成就感。这种感觉支撑我主动积极做一些事情。

    4. 如何学习

    虽然积极主动跟着盛老师去学习,由于对于LTE技术了解甚少,感觉进步不大,甚是困惑。跟前前领导打电话。

    那是一个加班回去路上,我推着自行车走在桂桥路上,异常的郁闷,虽然很努力,但没有踏上自己想要的节奏,于是就给我前前领导打电话,把我最近的情况汇报一下,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快速学习。

    我前前领导说要总结。当时估计太晚,也没有多说。我挂完电话之后,就想,总结。这二字太普通了,但是如何总结,这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回到家之后也在思考。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想先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如何总结。直到有一天遇到天才小师妹,我突然有点开窍。

    5. 天才小师妹

    天才小师妹本科是学通信的,研究生是中科院上海研究院,小师妹在研究生期间发的论文就可以申请博士论文,但放弃读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来到上海贝尔。

    小师妹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我发现她记忆力真的好,什么东西说一遍,就记得异常清楚,这点我真的是佩服。尤其是在实验室那嗡嗡嗡机器声伴奏下,她依然记得很清楚,还有她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记笔记。

    记笔记就是用word文档,以日期为标题,记录当天所学东西,随手记,然后下班的时候再整理,我发现这种方式很土,但是很有效果,于是,我就按照这种方式记录工作所学,针对不明白的知识,就标记下来,问人,然后再记录再补充。一个月下来,发现记录很多,很多知识点不清楚的,逐步有点概念。

    小师妹的是通信科班出身,对一些通信概念和原理,了解很清楚,我有不会的地方就直接请教,小师妹回答的很清楚,进步很快。再加上word文档的总结,感觉上了节奏。

    小师妹不仅记忆力惊人,而且还很勤奋,记得赵老大实行团队打分之后,考勤算一个指标,其中团队考勤时间前三名之中就有小师妹。

    6. 接入难题攻关

    学习步入节奏之后,自己也很高兴,这个时候,盛老师接到一个任务,就是查UE attach的问题,在开始查这个问题的时候,UE attch在RSRP -100dbm,SNR 2db 时候就已经介入率很低了。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赵老大当时把这个问题交给盛老师来负责,也是信任满满。

    一开始一些人问介入问题,但是进展不大,直到Yong G哥参加之后,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Yong G哥身高一米八几,是做系统设计岗位,很努力和勤奋,跟我们一起在实验室查问题,一呆就是一天,很是佩服。当时系统设计的很少到实验室来呆这么长时间,Yong G哥是个例外。后来了解到Yong G哥不满足于在系统组纯做仿真,憋足一股劲来证明自己的实战水平。

    有领导解决问题的决心,有Yong G哥这样的专家,有盛老师这样踏实的执行,很快这个问题就有了实质性进展,一点一点好起来。

    我对UE attach流程也开始熟悉起来,上网下资料,看文档,从 message1 到message5 之间信令,到携带内容,从SNR抖动到平稳过渡,都是一个遍一遍改参数,测试,再调整参数,抓log,看log,修改版本等等,L2、L1等一些专家逐步参与进来,对问题的了解也逐步全面了。这个时间压力也大,自己word记录的东西也多起来,可惜,当时进步还是不满意,如进步更快一些,会做的更好一些。

    有时候,周末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来实验室查问题,抓log,学习和总结。记得有一次,一路信号怎么调都很低,怎么试都不行,我当时很害怕,怕信道衰落仪器C8坏掉了,因为一个C8当时是100多万。我当时给盛老师打电话,盛老师没有怪我,第二天帮我看问题,经过层层分析,原来是固衰坏掉了,导致信号不能过去。盛老师还鼓励我说多动手自己操作。我后来也不怕了,就自己操作起来。

    当时,UE attach 和detach一个自动化工作很好用,是何总自己开发的,很好用,感觉跟我们提供很多便利,通过大家不断努力,进行参数调整,最后500次的接入,在RSRP -130dbm,SNR在-5db 和-7db 内,成功率是100%。

    终于这个接入问题不再是我们产品的短板。

    通过这个问题之后,盛老师继续留在老项目中,我则被分配到新项目中,开始单独测试。还是有点心虚,因为我很清楚,勤奋有时候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基础太差,短时间内,勤奋仅仅起到一点作用,我进步比较飞快的时候,是遇到小熊之后。

    7. L2小熊

    遇到小熊是一个加班晚上,我当时提出一个CR,小熊负责解决,在MOC问我,我当时回答了一些问题。小熊说这个问题是由于什么导致的,我当时很诧异,他是如何看log的,我表示想学习下,当时就给小熊电话,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加班的晚上,我在实验室,直接电话小熊,当时还是叫小熊的名字,后来熟悉之后,才叫昵称:小熊。

    小熊在电话里,不仅耐心讲解问题原因,还介绍为什么这么判断和分析,以及看log哪个关键字段,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记得当时电话二十多分钟,感觉收获很大,觉得有人能把L2逻辑讲的这么清晰,挂完小熊电话之后,在word草草记录下,就跑到楼上,当面请教小熊,其实当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在里面,能把L2逻辑说的很清楚的人,我一定要认识下,混个脸熟,将来有问题可以请教他。

    我到楼上之后,发现小熊很nice,很热情给我讲解一些L2调度的知识,也给我一些视频。我拿到之后,第一遍连10%的知识点都没有听懂,就放下一些视频,看协议。

    从小师妹那里看协议和接到通信原理书等,补充基础知识。我当时给自己定个规矩,早来公司,每天看一个多小时的新知识,300和211等协议,一段一段看,一段一段标记,遇到不懂就记录下来,然后再问人,在实际工作中再结合理论来看,发现进步很快。

    后来小熊搬到二楼war room,我有时碰到问题,就直接问小熊,这个时候,我对我提的问题做了规定,发现下行问题很多,就针对下行L2调度逻辑一步一步搞清楚。我发现学习进步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

    8. 否定之否定的学习

    在fading组,芬姐走了,来了平姐,很认真和踏实的一个大姐,也是我们大fading福气,我在小熊那里学到一些L2调度的知识,加上自己理解就跟平姐说一下,记得很多时候在实验室,我用手势比划着,用画图来沟通,讲解L2调度的逻辑和自己问题点出现在哪里,如何查询的。

    当时,平姐很耐心听着,时不时问一些我回答不了问题,我记录下来,然后有时间就又跑到小熊的war room那里去询问。

    很感激平姐当时做一个聆听着,听我讲一些正确的或错误的知识点,经过多次,发现学习是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不断修正和完善,有一天我发现自己能把L2 调度逻辑说的清楚了,遇到问题,找到切入点,一分为二去分析,然后抓log,看关键字,就能得出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直接把log和自己分析点给开发,开发居然也接受我的观点,查其问题沟通顺畅很多。

    这个时间,我把小熊给我的L2调度逻辑视频听了四遍,每个月听一遍,发现讲解的知识也懂了一些。同时,也发现刚进入公司的开发,对调度逻辑也不是很清楚,查问题也比较乱。这个时候,我发现背靠着L2专家小熊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自己看到问题的角度和思考的角度有了质的不同。

    (音乐:马克思的信来自静安笔记00:0000:20)

    正如马克思所说:学习的一个过程是否定之否定,从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肯定)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的全过程之后,从形式上看它仿佛又回到了学习的起点,可是,从本质上看却与起点的认识有质的不同,远远超越原来起点的认识。

    9. 菜鸟文档

    我记得当时最急缺的是自己如何看L2 log,我就根据自己遇到问题,L2 需要抓哪些log,如何看关键字,以及判断问题的逻辑,尤其是小熊的背后指点,把逻辑理清楚了,就发现问题就变得简单很多,很多问题差不多都是一些类似问题。我也总结出一些规律,比如下行Tput问题会查哪些log,如何看这些log,关键字是什么,我经过归类和总结,做了一个菜鸟看L2 log文档,图文并茂,比较原始,行文比较粗糙,仅仅是发给一些熟悉的人。

    后来,有个南京的同事通过Moc问我一个问题,说是看到我写的菜鸟文档,我当时很惊诧,后来她说从别人给予的文档看到的,问我如何看log,我当时很高兴,可惜我也不会她说的那个log,我就立即学习,现学现卖,还好,解决了她的问题。

    后来,总结了L2上行调度文档、下行调度文档等菜鸟级别的。这些文档都是我自己总结的,没有任何人要求我写的。后来,针对回归测试的问题,我根据自己总结,成文快速查找回归测试的问题,也发表在通信杂志,我快离开贝尔的时候,形成了二分查找法、替换法、定点查CR法等一些理论,不知道现在是否沿用。

    我记得我当时用这个系统方法查找,最快的2天就找到问题根源,并在开发帮助下,解决了问题。

    后来,离开了上海贝尔,又总结了几篇论文发表在杂志上,理论来源于平日实践,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质的提高,反过来,理论又能指导实践。

    正如田学长说的,好的测试胜于70%的开发。

    10. 好的测试胜于70%的开发

    印象最深的是,没有认识田学长之前,看过田学长发过的邮件,田学长大意说,只要努力来做,系统性能会有所提升,建议大家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在查问题上面,邮件上诚恳之意,让人感觉到田学长投入工作的敬业精神,我记下了田学长名字。

    田学长原是做L1开发,后来做L2开发,提过一些问题,分到田学长哪里去查,田学长很认真来查。

    后来熟悉之后,跟田学长聊天,得知,田学长是和我研究生学校一个学院的,为了拉近关系,以后见面称田学长。

    有一天,田学长说,好的测试胜于70%的开发,尤其是系统测试工程师,你们在前沿一线,碰到问题最多,查问题先抓log,然后自我学会分析,再总结,也可以自己学着看代码,这样几个轮回下来,就能确定一些问题点,再交给开发来处理,开发就比较清楚。如果是这样,就能胜于70%的开发,因为开发对你的测试场景测试问题仅凭文字、图片描述等不一定很清楚,也需要测试工程师再次抓log等二次重复工作,是不可取的。我记得当时看了一眼田学长,看到田学长的希望和信任。信任我在查问题方面,能做到测试工程师能胜于70%的开发。

    后来,在很多人的帮助下,理清了L2调度逻辑,总结Log关键字,通过二分查找法、替换法、查找CR法、编包验证法等系统查找,最快两天就查到一个问题的root cause,是十分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当然背后不仅仅是提出问题、还有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大量验证和推理工作。

    后来,也有一些人难查的问题让我来协作去查,我基本按照这个逻辑来查,还好,基本能找出一些原因。我想我最后在上海贝尔工作,一个好的测试工程师,在查问题方面胜过70%的开发。

    一个测试工程师,要深入、系统地这对一些问题,一点一点去做,最后归纳总结,找到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自己对问题认识的深度或广度,不断总结他人对这套解决办法的反馈,完善之,寻找问题就能快速准确定位。正如茅台酒一样,有了金融投资的附加值属性外,很多人买之、存之。

    11. 自动化测试

    我刚进去上海贝尔时,我们那一组测试很多是手动操作,很多是重复、枯燥的操作,我感觉应该可以自动化一下,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自己白天查问题,晚上让程序自己做测试,第二天一早来看测试结果,这样会大大释放精力和时间,来去做深度的事情。

    当时,Jason正在大力推动自动化测试;在工作之余,在葛老师、老钱、刘老板的帮助下,初步做成了自动化脚本。脚本写好之后,经过调试,初步完成。后来发现跟实际测试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又经过三个月的完善,才达到自己预期。白天查问题,晚上让程序自己做测试,原来一个星期的工作量,十个小时就跑完。自己大部分时间是分析和处理测试结果。

    有时在开会时候,就跑着测试,开完会,测试结果就能出来,很高效反馈给开发等,提高了测试效率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现在看来,给自己空出大量时间让自己学习。

    其实,自动化以前也有人做过,很多是已经成型。我只是修改和整理一下,用一句通俗话说,有砖头、水泥、沙子以及平台,我只是把这些砖头、水泥、沙子在平台的基础上盖个房子,在此过程中,如何整合资源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推进,需要坚持自己初心和不懈努力,我现在做项目管理就是基于此思维,做个能解决问题的项目经理。

    12. 最好的学习方法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从进入上海贝尔一直到现在,我现在的老大总结的挺好的,就是自己当老师。

    面试的时候,我现在老大听到我自己主动总结一些文档,问我文档有多少页,我实话实说不到50页。后来了解到,现在老大当初为了学习数据库,一点一点的总结,文档最后成为行业内教科书,这个总结出来的文档有500多页。

    在进入上海贝尔,对自己提出的如何学习,到现在已经六年,我六年最大收获就是如何学习,就是自己当老师,每天进步一点点。似乎很慢的一条路,坚持、沉静下来,其实是条捷径。

    13. 开心的大Fading

    在上海贝尔有开心的大Fading,有处女座的龚老师,也有帅哥小白,有工作任劳任怨平姐,有表面严厉内心和善的葛老师,一起打球的球友。还有谢一姐、fanfan、xuezi、娟姐,chunchun、游游、还有一起吃饭的chaoguo、liyuan,还有一起侃大山的he总等等。在管理方法上,时时咀嚼赵老大、Jason、Tom等不同管理风格。

    这里工作环境还是很让人喜欢,让人舒服。闲时,撰写《大帅,忍不住对您说的一件事》之一、之二、之三等, 来供大家一笑。

    由于时代发展,通信行业沦为传统行业,部门经费比较少,但是我们大Fading组有时会有获奖,偶尔也打打牙祭,出来聚餐等活动。在龚老师的带领下,每周二下午会开team 会议,上半场汇报工作记录,下半场开始谈论最近见闻和趣事,还记得龚老师自己被反锁在洗澡屋里(龚老师的房子比较大),自己敲门、给家人打电话等无人接、最后只有打110才解决囧况,整个过程持续一个小时多。龚老师当时讲的绘声绘色,让我笑出眼泪来。虽然下半场的team 会议,有点跟工作不相干,真的起到放松作用。

    当然也有比较枯燥的事情,龚老师都要求大家多提CR,对CR、CR、CR是龚老师长提的一件事情。

    现在回想起大Fading组,是笑声一片的大Fading。

    14 . 离开贝尔

    女儿的出生,让我感觉压力陡增,上海贝尔虽然也经过调薪,但是真的是幅度不大,记得有一次跟同学聚会,同学问我年终奖如何。我说,今年我们公司会发年终奖,而且还不错,可以全额发。当我说出具体数额的时候,我同学不说话了。我当时没有感觉出来他是不想打击我,后来得知,那一年股市大好,他到手拿到了近24个月的年终奖。最好的公司能拿到60个月的年终奖。

    我开始思索通信这个行业的发展,当时中国区转到印度,现在上海的一些研发转到西安、成都等地,未来中国也是要做产业转移,而上海这个城市什么行业不会转移,什么行业才会是这个城市的定位。

    当时诺基亚和阿朗合并的消息纷纷扰扰,Day one的日子宣布,我觉得通信这个行业有点传统行业了。

    又一次同学聚会,恰巧在陆家嘴,我看到江边高楼林立,最最繁华地方是金融行业,百年风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大楼矗立在黄浦江边。恰这个时候我正读《邓小平文选》,发现邓设计师早在1984年就把上海定位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也许是上海的城市定位。

    我家弟弟也是搞金融的,而且每次聚会都说服我转到金融行业。经济压力和想长期留在上海的原因,我动了换行业的想法,经过努力,在同学和校友帮助下,幸运进入一家券商做IT。换个赛道,享受这个赛道的红利。

    离开贝尔那天心情复杂,说不出是高兴是悲伤,毕竟工作近五年的地方,也有加班到十二点付出。

    天下无不散宴席,离开贝尔,感觉贝尔就是一个大学,学到很多很多。

    15. 感恩贝尔

    在上海贝尔,很幸运聆听袁董对LTE研发部的定位和期望,也了解到国内研发跟国外的技术差别,上海贝尔人还需要继续努力。近期中芯事件不仅让芯片行业、金融圈等沸腾,中国芯片研发能力还需继续努力,需要一代代通信人的付出和贡献。

    在上海贝尔工作期间,完成了买房、女儿诞生等一些人生重要历程,感恩上海贝尔在我“慌乱”中给我一份工作,在中国建设4G的浪潮中,洒下了自己一点汗水,也算是为祖国“添砖加瓦”吧。

    感恩贝尔,感恩遇到一些“贵人”,心怀感恩,长存幸运。

    16. 跋尾

    行文至此,浮现出我为了抓好一个log,经过多次进行抓取来查看,反复多次,抓好之后上厕所,发现赵老大刚好也在厕所。我收拾东西回去的时候,凌晨十二点了,但这个时候Jason、赵老大等人都在,原来是跟老外开会,还没有开完会。

    通信行业,不仅仅是员工辛苦,领导也很辛苦。在新公司,部门总经理都是七点就到公司,开始一天忙碌工作。不管哪个行业,勤奋努力是优秀的注解。

    挥一挥手,对这段经历做个告别。未来,带着在上海贝尔学到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贝尔的管理项目的方法、制度等沉淀和积累,继续在人生路上前行。


    【静安笔记后记】作为LTE-A 10年征文编辑,作者那一阵风吹过很早就加了我微信,十多天后那一阵风吹过发给我这篇长文。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的真挚情感,文章也很可能是一气呵成或者三气呵成。比如还有些打字容易出现的别字;不小心把message写成了massage。是否换了赛道接触的技术用词也有小小不同。。。静安笔记决定对本篇雄文不请示不汇报全文照登,负起一个业余编辑该负的责任。再次感谢那一阵风吹过和各位专栏作家,诗人,随笔作家和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7-25 在上海贝尔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di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