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近日参加了一个慈善组织举办的读书会,在读《弟子规》。
听着儿子在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感慨万千,小时候就要读读国学,陶治情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这句话概括总结了做人的具体规范:在家要孝顺父母。走出家门后,要尊敬、爱戴那些与自己同辈而年长的人。
因心存敬重、敬畏而谨慎行事,做人诚实守信。与周围的人普遍地友爱相处,努力亲近有仁德的人。当做了这些,还有剩余精力的话,就学习文化技能。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品行修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最基础最重要的。
一个人首先要把自己主要的精力用来躬身实践孝悌、谨信、博爱、亲仁这些良好的品行,在践行孝悌、谨信、博爱、亲仁之后,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才用来学习文化技能。
我们常要求自己或是孩子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其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宜重品行修养而轻学文。
如果父母只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而忽视孩子品行的培养,就偏离了养育的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