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这是我在今天早上读到的最好的句子。如何理解这样的一个句子。首先我想到了这句话里面的成长、生命和时间。我想,每一个人都在成长。这样的成长过程似乎是内隐的,或者是外显的。比如,我骨子里是爱读书的,这就是一个极其内隐的事情。如果偏偏要问读书给了我什么?一言以蔽之,读书让我看见了昨天的云,思考未来的风。当然,外显的方法体现在我的行动。特别是关注到了诸多的改变。
课堂的成长需要时间
当我回顾起2019年1月9日写下的感悟,我再次翻看陈敏老师的分享。她举例说明计算教学的计算题,如果单纯计算,那就是一个节本的层次,还要有分析、运用和转换的过程。最后是关系的建构和推理。特别是给出了三个不同的层次。
比如:第一题 15+48 第二题15+4□=□3 第三题是 AB+CD=63 A+B+C+D=?
以此题来看,我们的计算教学如果单单局限在第一题的类型,那么就是一个最基础的题目。第二题需要学生的分析和推理。第三题需要间接转化和分类。事实上,两位数加两位数学生要做到学以致用,还要拓展到一个思维深度、宽度和灵活度的问题。学习是需要思考的。
当然,除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如此。两位数减两位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何把教材上的练习题进行重新整合。或者试图增加一些类型。
同时如何读懂教材的练习题。教材上的某些题目明显倡导用游戏的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设计意识。要把无序的设计为有序的。要把材料按照某种逻辑呈现出来。
课堂的管理需要艺术
以100-48为例,如何让学生来计算,教科书中明确的指导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借助计数器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在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百位只有一个珠子,不能直接拿走48个,个位和十位都要借。百位的1借到十位就是10个十,这样还不能拿走8个珠子,就从十位借1个给个位,这样十位上有9个珠子,个位对10个珠子,这个时候可以减。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摆好计数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直接尝试拨的过程,遇到了困惑可以让学生提出来,放大困惑。再次让学生经历拨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把借的过程表示出来。如果个位还不够减,怎么办?如果十位不够减,怎么办?放慢步伐,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操作的过程、困惑的过程,让学生展示表达过程。
这个时候,教师不要着急,自己不断讲解可能并不是好的做法。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真正困难,学生遇到了困难是退缩还是主动尝试办法。
关于教科书呈现的笑笑的做法,学生会想到吗?100看成99和1的和。
教师管理的艺术体现在: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学生是否能积极独立完成?面对困难,学生能不能自己解决?面对困惑,学生能不能提出来?面对学生的难点,教师是否直接给出答案,还是逐步提示,不断逼近答案。我以为,后者更为好。因为,我以为,这样的过程会更扎实,更有效。
2019.6.10 7:4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