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申请职位,一个30%的录取率,一个1%的录取率,你会怎么选择?其实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你能做到的最好程度,那不管在哪里,你都可能是1%,那些百分比是前人的果,不是你未来发展的因。
2.五六个人原则,就是不管你在什么环境——学校、职场、家庭,你周围的五六个人构成的微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宏观环境。所以我们要重视、挑选和管理的,是这“五六个人”。
3.该做的事要做,但是结果只有在该来的时候才会来,不会早到,也不会迟到。我们那些急切的心情都是内心戏,是和时间赛跑产生的故事,和时间本身没有关系。
4.我没时间做,真的吗?“Your activities will expand to fill the time you have.”(你的活动永远会膨胀,直到占满你所有的时间。)
5.怎么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事?
我的方法是经常问自己如下两类问题。
如果生命还有六个月……
如果生命还有六个月,你还会做正在做的事情吗?
如果这个时限是一年呢?如果是五年呢?
如果不会做正在做的事,那你会做什么?你为什么现在没有做那些事?
你说的这些原因真的是阻碍吗?
6.时间管理的底层其实是如何做选择。每一个小选择串起来就是我们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就是由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它们的结果串联的。
7.有效能、会选择、有意义,其实还是不够,人的终极幸福是真正的快乐和内心平静。如果没有这些,那所有的成功都只是表面的。人生达到深层快乐的唯一路径,就是真正认知自我,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由分离到合一。其实人生的终极命题,无外乎成为一个完整、自洽的“我”。
8.没有所谓最好的时间、最好的选择。这是一个站在岔路口的局外人问的问题,似乎要面前的路来回答它们哪一条更好。但这时候的“路”并不存在,我们在人生中走过每个阶段留下的样子才是路。在走之前,唯一存在的是未知和可能性。如果是我们自己做出选择并全情投入,它就可以是最好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并不取决于“路”,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投入和态度。
9.真正的创造者就像海里的冲浪高手,接纳海浪之后才可能会冲浪,而不是抱怨为什么浪这么大。一旦学会冲浪,你可能希望浪越大越好,因为你在接纳之后已经允许自己和海浪融为一体了。
10.我不是说什么事情都要在当下这一刻去做,而是用这个问题击碎我们的很多假设,让我们从头脑编织的故事里抽离,进入当下的真实存在。因为只有当下是真实存在的,过去和未来都不是,都是“故事”而已。
11.其实自卑也好,自负也好,根本上是同一个问题,是自我迷失。你没有了根基,一会儿和这个比,一会儿又和那个比,对自己的定义根据外界的东西变化,两个定义又互相矛盾,所以你会迷失。我们产生的很多纠结、困扰都与此有关。
12.“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13.记得有一次,我和教练通话,倾诉这种种困难。他说:一诺,我不能帮你做具体的事情,但你闭上眼睛想想,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我当时闭上眼睛,脑海中出现了美丽的校舍、面带微笑的老师们,以及在绿地上奔跑的孩子们……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14.真正的力量是自己的真实生命被唤醒的力量。其实生活一直是这样的,在我们做成的每一件事背后,是十件、百件没做成的事,但只要方向是对的,面对恐惧,坚持前行,人生中的这些灰暗时刻,终究会变成希望的光亮。
15.“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我们大部分的人生都在被恐惧追着跑。那恐惧像一个巨大黑影跟在我们身后,我们要不停地跑,想甩掉它,但却发现永远甩不掉。
为什么甩不掉?
因为这个黑影是我们内心构建的幻想。出路只有一个,便是转身面对,一旦面对,就会发现其实那里什么都没有,原本的黑影灰飞烟灭、瞬间消散,留下一片灿烂阳光。
了解自我是一段无尽旅程,不管现在在哪儿,有多少次反复,也要坚信你正在走向开悟和幸福。
给予越多,得到越多
有时候,光对话还不够,因为很多困境对应的是内在隐藏很深的伤痛。比如我们有严苛的自我评判,才会寻求外界认可。面对这些评判和伤痛,要“放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每个人都经历过各种“放不下”:放不下的人、放不下的事、放不下的痛苦。为什么放下这么难?因为它不是靠理智可以做的决定,内在自我和身体都需要看见、感受、释放,才有可能放下。
物理规律是给予越多,剩下越少。而人生的规律是,给予越多,收获越多。所以我们想收获什么,就要给予什么——如果想收获爱,就给予爱;不想有什么,就不要给予什么——不想被恨,就不要给予恨。
给予本身并不难,难的是不仅给予我的亲人、爱人,还给予遇到的所有的人,包括一面之交的人,甚至是你怨恨的、鄙夷的人。当我们能“无差别给予”的时候,我们就自由了。
疗愈伤痛的唯一路径,是感受它。伤痛是掩埋不了的,你以为遗忘了,但一句话就能勾起你最深的痛,直到你通过感受和面对走出伤痛,才能真正实现疗愈。感受的目的不是单纯体验痛苦,而是因为痛苦让我们看到自己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看到未被接纳的自己,进而自我接纳。因此,你在感到痛苦的时候,不要压抑,感受痛苦是走出痛苦的唯一路径。
台湾道禾书院的创始人曾国俊先生讲到教育时,说不必太在意校舍,因为教育有三个“老师”,第一等的老师是大自然,第二等的老师是经典,第三等的老师才是人师。
→ 第一个阶段,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是一个接受者、受害者。
→ 第二个阶段,事情为我而发生。所有发生皆有缘由,是为了让我看到不曾看到的东西,前往不曾去的地方。
→ 第三个阶段,事情发生了。事情发生了,和我无关,我是抽离的观察者。
→ 第四个阶段,事情经由我而发生。我是所有事情发生的通道。
16.—尝试画出你的四层“同心圆”。从最外面的标签层到批评家,再到伤害,最终尝试连接“真我”的存在。
发送关键词:时间、力量、来处、完美、我、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