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

作者: 习习香 | 来源:发表于2024-03-25 23:37 被阅读0次

    这两天在听小说《人民的名义》。

    当这部电视剧风靡全国的时候,我看过好几集,但因为不愿意追剧,所以没能一集一集地看,所以对情节没有连贯性的概念。

    虽然大脑中没有连贯性的情节,但电视中角色的脸谱却深刻于脑。

    这次听《人民的名义》小说时,对小说剧情的来龙去脉和矛盾的推动发展也就有了理解,电视剧中赵德汉、李达康、高育良、祁同伟的角色,因听了小说,也就更加鲜活起来。

    听读小说与看电影或电视相比,胜在能了解角色的心里活动,这是看电视或电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小说《简爱》,已经被翻拍了好几版电影,但我看了这好几版本的电影,都觉得不够味,因为《简爱》这部小说,故事情节部分很少,小说基本是以简爱的心理活动或感受来推动发展的,电影就很难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任演员的眼神和表情如何丰富,也难以让读者领会角色的心理。特别是罗切斯特和简爱在炉火旁的对话,那份居高临下的幽默,几乎没有哪一版本的演员能恰如其分地表演出来。

    当然,如果看过电影之后读听小说,那么演员所演绎的角色形象就会在脑海中浮现,角色形象会更加生动。比如电影《乱世佳人》,如果你看过电影,再读小说《飘》,那么斯嘉丽和白瑞德仿佛就是活生生地在你眼前的两个人。

    不得不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演员对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尤其李达康、高育良两个角色。其中一个剧情是侯亮平在机场拦截李达康的专车,李达康摇下车窗,眼睛死盯着侯亮平,那种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却恨不得用目光杀死侯亮平一幕,演员表演得非常投入,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李达康目光阴森逼人。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我最喜欢的是高育良这个角色,尽管在剧情中他是个狡猾的老狐狸。汉东大学教授背景,学识渊博、能书善画、精通园艺,任何时候总是一副温文儒雅的知识分子的模样。小说和电视剧对他的形象的塑造很成功,他不贪财,赵瑞龙一伙刚开始对他无计可施;他不心狠手辣,他痛斥祁同伟对老同学陈海下毒手,在祁同伟打算做掉侯亮平时,他不允许他致侯亮平于死地,而是寻找非致命的方式——设法诬告侯亮平。若说高育良的人性弱点,是多数人的弱点,过不了人情关,所以他违规给领导儿子批项目,明知祁同伟的道德缺陷,却也一路提携;过不了“美人”关,在面对高小凤时,把她设想成深陷污泥却努力自强的白莲花。也许他的本意并不想和多年的妻子吴老师离婚,但高小凤怀孕找上门来,为了政治形象他不得不和妻子离婚。

    若说我觉得小说对高育良塑造不够成功的地方,就是他对妻子吴老师的感情描写,似乎太过决绝了些。高育良本质上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按理即便他与吴老师已离婚,但两人之间的感情绝不应该像小说或电视剧中表现的那样平淡如水。

    除了听《人民的名义》外,还听了迟子建的散文《灯祭》,一下子就联想到自己的父亲,几乎落下泪来。

    前两天读到林微因的诗词“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后一句倒也罢了,惟独“我与春风皆过客”这一句,让我反复沉吟。以前看电影《走出非洲》,最打动我心的既不是男女主角的剧情,也不是非洲壮阔的景观,而是电影开播女主角在伏案书写时,电影旁白的一句话,“你不可能拥有这里,我们只是过客”。

    的确,非洲今在,Kelly何在?

    因而读到“我与春风皆过客”这句话,结合近几年镜中惊人的眼袋与鱼纹,莫名的伤感一阵阵袭来。

    今天听迟子建的散文《灯祭》,无非也是记忆犹在父亲安在的意思,越发难以自解。

    幸好我潜意识中不愿意陷于悲观,自己总喜欢在低落中寻找希望,所以也就作另一番理解。

    所有的过去,绝不会无缘无故地不留痕迹。

    譬如我常爱看的电影《花为媒》,新凤霞安在?但《花为媒》在; Kelly何在?但非洲在,《走出非洲》在。

    《人民的名义》中的角色形象也将在。

    用一句哲学家的话收篇。

    “我思,故我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思,故我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ij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