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南山 题庐山
群峦浮眼底,指点这云峰烟岭,飞瀑寒潭,环顾东之湖、西之路、南之阁、北之江,极尽雄奇险秀;
往事贯心中,且来瞻花径桃源,匡庐剧院,追寻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共谁哀怨乐忧?
注: 1)冬之湖、西之路、南之阁、北之江指庐山东偎婺源鄱阳湖,西邻京九大动脉,南靠南昌滕王阁,北枕滔滔长江。
2)花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
3)桃源: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了《桃花源记》。
4)匡庐:匡氏成仙而去,留下的地方称为匡庐,也是庐山名称的由来。
5)剧院:人民剧院 ,1959年庐山会议会场,会议认定彭、黄、张、周结成了一个“军事俱乐部”,属反党集团 ,铸成天大冤案 。
6)“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引用形容庐山景色的句子。
尘封记忆:
为文之道,首重立意,意为文纲,纲举则目张。
观夫君之联作,上比近观,而庐山之雄奇险秀,尽入笔下;下比遐思,欲纳庐山之故事于毫端。 立意还是不错的。
然则 意既为纲,为干,文则为骨肉,为肢体,意是要依靠文字来体现出来的。观君之联,皆泛泛之言,既全且空,全则无重点,空则无内涵,则苍白浮华。 湖~路~阁~江,皆蚍蜉点水一掠而过。下比春夏秋冬皆然。
文既为骨肉,为肢体,则 气脉为脊柱,为神经 ,文字是要靠内在隐含的线索与外在连绵的气势来组织贯穿起来的,起合转承,如神龙现首而不离法度。纵然恣肆汪洋,变换万千,亦有法度可循。
群峦浮眼底,指点这云峰烟岭,飞瀑寒潭,环顾东之湖、西之路、南之阁、北之江,极尽雄奇险秀;
来看这句,可以参看一下毛润之先生的“指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也就是说,当你指点了之后,就要有所变化,不要一味地写景了,要“指点”出你的情感,你的感受,你对美好江山的认知。要有自己的思想。所谓情景交融,或因情写景,或对景生情,作为有生命力,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文字,是要有你自己真挚的情感在的。而不是虚泛地应景之言“极尽雄奇险秀”
下比一个道理,往事贯心中,这是一个起句,用以引出下文 。。。。。但是下文的内容还是过分追求浮华的对仗,而缺少真正引人深思的“往事”,以及往事所能带给你自己以及读者的追思,反思,以及感慨。
精神,骨肉,脊柱神经都有了~~~那么精美的对仗,俊雅的文字,就是眼眉发肤,是明眸善睐,还是老眼昏花,是肌肤胜雪,还是人老珠黄,就靠你的对仗,你的文辞来渲染。
这个对联运用了不少自对。自对是可以用的,偶尔为之,也可以增加艺术感染力。但是过犹不及,在一副联作中大量地运用自对以及重字,就只能说明你在工对方面功力不足,文学底蕴的匮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