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手记#---尘埃-团圆

作者: 盛妆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22:38 被阅读0次

    仔细看了《一个博士生的返乡日记》,感觉好亲切,他写的内容,有部分我这几年回家时也会看到、想到。作者王磊光是罗田的,在邻县一中教过书。我就是在他教书的那个一中上的高中,虽然我毕业时他还没去任教。此文主要写我在2018年春节返乡期间的点滴见闻,所思所想,比较零散,请见谅。

    一   火车上

    我是腊月二十七晚上的火车票回家,慢车,硬座。

    上火车找到位置,我位置上面的行李架已经放满了,看到相邻位置的行李架上还有空的,问了邻座的人,刚好她们是没有大件行李的,于是找人帮忙把箱子放了上去。为什么先说行李,是因为中途上下客较多,等我到了终点站准备下车时,居然找不到我的箱子了。当时很着急也很意外,心想该不会真有人浑水摸鱼把我的箱子顺走了吧。结果在那里焦急了一会,旁边一个人说你看看座位底下的是不是你的箱子,拖出来一看,真是我的。可能是有人看我的行李箱小一点,给我调换到座位底下了。

    写这个也是为了给大家提个醒,在春运期间或者其他长途旅程中,最好是不要让自己的行李离开自己的视线,特别是在带有贵重物品时。我下车时假如同车厢另外的乘客都已经下车了,我自己可能真不会往座位底下看,并且箱子中也没有放什么贵重物品,也许就自认倒霉就直接下车了。

    我位置靠窗,坐我对面的是一个老奶奶,坐我旁边的是一个年轻的美女,在美女对面是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的阿姨。老奶奶是那阿姨的母亲。

    在后来有人拿着车票来问,才知道阿姨和她母亲的票没有买在一起,阿姨商量跟那个人换,那个人说他是两个人一起的,阿姨就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旁边的美女,最后问旁边那美女能不能换去71号。那个美女就过去了,另外坐下的也是一个美女,她男朋友或者老公坐位在过道另一边。我当时在想,难道我脸上写着不愿意换吗,为什么阿姨为什么没说跟我换位置。我都做好心里准备换位置了。

    在都坐下后,阿姨和我旁边新坐下的美女就不停的吃东西,吃水果、饼干、鸭脖、鸡爪什么的。我现在坐火车不买零食了,除了带点水。如果感觉饿,就买点车上卖的快餐吃。看到他们热火朝天的吃零食,感觉我似乎跟大家不在一个世界似的。

    这个阿姨很健谈,在深圳华强北上班,是已经退休然后被单位返聘的。她说老奶奶坐不惯小车,所以她只好陪老奶奶坐火车回家过年。她在10月份已经陪老奶奶回过一次老家。

    老奶奶已经八十多岁,有点耳背了,阿姨每次必须很大声跟老奶奶说话。跟她们同行并帮忙拿行李的人在另外的车厢,在晚上开始气温慢慢降低时,那人过不来没法送衣服。阿姨把自己的红色的带点民族风的围巾给老奶奶批上。

    中途老奶奶无意中把围巾摆弄几下后,我一抬眼,感觉被惊艳到了。红色民族风的围巾缠在老奶奶头上,特别像一个少数民族的微笑的老奶奶。

    我当时想,如果抓拍这个情形并放在这个文章中,也许是这次春运期间年龄最大的最好看的老奶奶照片呢。可是没有征得她们同意,冒昧拍照不好。但是征得同意后再拍又太刻意,并且也找不到当时一抬头看到的那个情景了(此处应有图片,请大家脑补,^_^)在半夜别人给她们送来几件厚的羽绒服穿上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老奶奶的精神变得更好,笑容更多。

    中途过道另一边相邻两位置间发生过一次争吵,起因是因为先来的人把箱子放在邻座的行李架上,导致他们后来的人放不上。我当时听了,感觉现在的人真的戾气很重,这样的事情也能吵起来。

    但是我这桌的阿姨和我旁边新坐下的美女之间的对话,又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个人感觉,阿姨说话口气其实有点得罪人。开始那美女吃零食时,阿姨说“你这个手指是灰指甲吧”,那美女回答“是啊,擦了药还一直没有好”,并没有生气。

    后来半夜气温降低,美女冷,她们嫌打开行李箱拿衣服麻烦,她男朋友把外套脱给她穿(在气温较低,她男朋友本身穿的也不是很多时还愿意把外套给她穿,这美女很幸运)。后来在她男朋友站起来到处走动时,那阿姨说“你这男朋友平时一点不讲究啊,他那毛衣上面都是洞”,那美女仍没有生气“是啊,他搞电焊的,穿不了好衣服”。这美女脾气很好,换了其他人,可能也会吵起来。

    车子开到九江站时,车上人已经下去多半了。剩下的都是像我这样要坐到终点站的。一个阿姨拿出10元钱,要买站台上人卖的泡面。结果拿了泡面后那人还找了她5元。然后她跟她老公说,这泡面不贵啊。之后估计是他们看不贵,又买了好几桶,分给他们一起坐车的人吃。估计她们受以前的新闻影响,认为火车上、春运期间卖的东西都很贵(当然这泡面只是个例,实际还是有很多东西价格较高)。

    二  春节前

    腊月二十八我到镇上已天黑,在超市里面去给几个小侄子侄女买了些零食后,打电话叫大哥来接我。在路上时,他说他之前借我的钱今年还是还不了,先跟我说一声。说他们建房子欠的债,其他的都已经还完了,明年就可以还我了。

    回到村子后,大哥说上面的房子刚改完(上面是指我妈妈家,养母。在养父去世后,有一段时间养母也是住大哥家,在今年年中自己搬上去住。这几年感觉上面不太像家了。今年十九大之后,说政府会提供一些金钱补助,改建危房。我家和我七堂哥家都改建了),还没有装门,叫我还是在他家住,直接把摩托骑回他家了。这几年过年回家都是在大哥家住。吃晚饭时,弟弟下来,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说我既然回来了,怎么不到上面去看妈妈。老家很多人说话还是这样的口气,以前我会可能会因为弟弟说话的口气跟他理论几句。但是现在我会觉得虽然有实际原因,但是他说的也很有道理。我并不会再去提他做的其他那些不靠谱的事情。

    吃完晚饭后,我去上面看了看新改的房子,顺便给养母红包。今年改房子时我寄了一点回去,所以过年时再给,只是表示下我的心意。

    腊月二十九上午,先去亲生父母家,给他们送个红包,虽然也不多,也是表示下我的心意。遇上母亲和弟弟、弟妹他们正在搓麻花。我就跟他们一起搓。我看母亲她准备的面团较多,后面跟她建议留一部分我们中午弄得吃,少搓一部分,母亲同意了。最后我留了几根说做个花,母亲说想怎么弄就可以怎么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母亲会纵容我们的一些调皮或捣蛋的想法或者做法了。

    可是没有艺术细胞,我和弟妹最后只摆出几个不怎么好看的字“年年有余”,以及几条不像鱼的小鱼。母亲在炸的时候还说,这几个字可能没办法照原样炸出来。

    从亲生父母家回来,我七堂哥看到我后,喊我去他家,要还我钱。说一下子全部还还不了,先还我一部分。七堂哥还是之前第一次去他丈人家时借的一点。现在几年过去,七堂哥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了。前几年过年回家时,七堂哥也会先来跟我打招呼说还不了。这几年三婶生病做手术、三伯父去世等等事情,我也知道七堂哥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并且今年在十九大之后他还改了房子,我也没想着他现在还我钱。其实这些年我也没有挣到钱,他们借的也不多。把这些写出来,主要是看到他们真的对家庭负起责任来,为他们高兴。

    三  年夜饭

    因为家里改房子,我最初不知道具体改成什么样,以为都改好了。

    所以在回家之前跟妈妈建议,叫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和几个小侄子侄女一起过年。妈妈说二哥二嫂他们已经回县城了,他们在县城买的房子。

    然后我就说那就叫大哥大嫂他们一家一起过年啊,妈妈同意了。后面跟大哥讨论,大哥说在上面或者在他们家一起过年都行。

    后面大嫂说,妈妈可能觉得上面改了新房子,也应该在上面供祖先,年夜饭还是分开吃。

    我去跟妈妈说的时候,我感觉她其实心里已经倾向于一起吃年夜饭了。但是我跟妈妈强调说,她,我,以及弟弟三个人在上面过年也挺好的啊。那天晚上我就到上面跟妈妈一起睡,是想在三十的早上跟她一起做年夜饭(好多年前,我们这里变成凌晨吃年夜饭了)。结果在三十的早上我虽然起来了,也没有帮上什么忙。跟妈妈商量,我们三个人也不用弄太多,种类多一点每种份量少一点,不剩就行(我们这里以前冬天是吃吊锅,类似火锅,把全部东西一起煮。现在大家的厨房都改建了,虽然不再是把锅子挂起来,实际也还是一起煮。)。

    可能妈妈年龄大了忘了,我当时也没想到,肉糕、鱼面这两种我们往年年夜饭中必放的东西没有放。当然最后做好的年夜饭我们三个也没有吃完,剩不少。

    在吃饭的时候,我想要说些喜庆的话活跃下气氛,但是三个人都不喝酒,饮料也没有热,都没喝。也不好说,只是互相叫多吃点。后面我说想去买个大的鞭炮晚上放,我以为妈妈她们会说我浪费,谁知他们俩都同意。弟弟还说我要是买了他去搬回来。这几年他很少自己主动做什么活了。

    后面去买的时候,已经没有100发的了,我就买了两个稍小一点的礼炮。没有响应政府的号召,不燃放鞭炮,实在不好意思。只是当时觉得家里需要放响亮的鞭炮闹腾一下。妈妈和弟弟他们都同意,估计她们也是这样的想法。

    四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照例是在村里拜年。在我们小的时候,基本上会去全村拜年。这些年下来,慢慢的变成大家只是去熟悉的人家拜年。像我和我堂姐,我们是女子,又年龄比较大,基本上是去几个叔父家、堂哥家拜年就回家了。

    下午去隔壁村堂姐那里拜年。自从堂姐嫁到那,初一下午去她那里拜年就是固定安排了。

    席间跟几个堂哥聊天,想听他们说说老家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能够写成故事的(其实主要是想找一些能够写到本篇的一些事件案例),结果他们以为我是要找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说没有。最后是二堂哥跟我讨论了一下关于小侄子学校的事情。

    我还记得二堂哥年轻结婚时,当时是冬天,不知道什么原因说需要鱼。二堂哥就跳进老家的村前的水塘里面抓鱼。现在那个水塘的水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清亮了。

    小时候大家在里面洗衣服洗菜什么的都可以,现在都在家里洗了。二堂哥女儿已经出嫁,已经有外甥女了。说的是他儿子,现在刚上高一。每个月生活费要花一千多。说他们有同学其实家里条件挺好,还去申请贫困补助什么的。当时二堂哥发表他的看法是自己家里条件可以,所以不会去争取那些补助。我跟二堂哥说这个事情我比较有发言权。以前我要上大学前,无意中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讲的寒门学子上大学前,他父亲到处去借钱的事。有人说可以叫他儿子上大学后去申请贫困补助,这样家里负担轻一点。但是他父亲说不希望他的孩子以后一辈子带着贫困生的标签,不能因为这个让他抬不起头之类的。我当时很认可这个人他父亲的做法和说法,内心还很羡慕他有这样好的父亲。在我上大学后,开始有同学申请贫困助学贷款等,以为他们家里是那种很困难的。其实在后来学习过程中,发现那些同学家里都是条件还不错的,但是他们去申请那些补助,并没有什么精神压力或者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之类的标签。所以我跟二堂哥说,这样的事情我们知道就好。自己家里条件过得去就不申请那些补助,实在过不去如果有条件就去申请,但也不要因此对别人的做法或者人品什么的进行评判。这只是别人的生活选择,没必要上升到道德高度去进行评判。

    初一的晚上在三堂哥家吃晚饭。三堂嫂没有上过学,并且由于结婚较早,现在他家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几年了,三堂嫂还不到40岁。他儿子也在深圳上班,今年没有回去过年。我跟三堂哥和三堂嫂以前交流不多。这一个晚上,才发现三堂哥其实是一个对吃饭要求很高的人。三堂嫂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她家烧水的金属罐子她都是擦的雪亮雪亮的。

    以前跟三堂嫂交流不多,这次吃完晚饭,聊天时,看她对大家家里的布置等等都说的头头是道,我还跟她说,如果她读了书,有一个职业很适合她“城市规划师”。她家一楼和二楼都装了洗手间,她和三堂哥还计划把厨房里面改一下(她家厨房很大),再安装个洗手间,说洗澡会更暖和,楼房里面的两个洗手间洗澡还不够暖。真够奢侈的。三堂嫂不识字,她家洗衣机买了很多年她还一直是手洗衣服。我去年回家时想教会她简单实用洗衣机,结果他们因为长期不用,把洗衣机放在楼梯底下,当时我想教她因为光线等原因看不清洗衣机上的按键,就没有教成。

    三堂嫂的娘家弟弟以前在外面打工时受伤,不良于行多年。不知道他老婆跟他离婚没有,这些年他老婆带着他们的小儿子在外面打工。他们的大儿子一直是我三堂哥三堂嫂他们帮忙带大。前几年听村里人说三堂哥他们的一些不好的话,但是我觉得从三堂哥三堂嫂他们帮忙弟弟带孩子这么多年,最近七堂哥家改房子(堂哥们的排名是按父亲他们弟兄几个的全部儿子排名,实际三堂哥是七堂哥的亲哥哥),三堂哥他们也是拿出不少现金帮忙,并且不需要七堂哥还,我觉得他们都是很好的人,以前可能有一些话说的不是很合适,但这是基于每个人受的教育以及接触的人等等因素影响,并且大家也是一直在成长。

    在边吃边聊的过程中,四堂哥说到我们的父辈和爷爷辈的一些事情,居然眼里闪着泪花。以前四堂哥给我的感觉,就像个不老男神。大家说林志颖二十多年前和现在几乎一个样,四堂哥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特别是前几年。最近几年可能操心的事情多一些,也慢慢有一点沧桑的感觉了。

    五  大年初二

    我们那里的惯例,大年初二一般是去父辈的外婆家拜年,大年初三是去自己的外婆家拜年。现在我们的父辈已经不在了,所以大年初二是去我们的外婆家拜年。大年初三是大哥堂哥他们带着侄子侄女们去丈母娘家拜年。

    由于现在很多人在外面打工,春节回家没有几天,大家拜年都赶时间,不再像以前去一家拜年就拜一整天了,基本都是拜跑年。只有实在是离家较远并且也是比较亲的亲戚家,才会在亲戚家吃饭。

    我们今年就是在大年初二去了外婆家拜年,大哥二哥顺便去了更远的一个姑奶奶家拜年,然后下午去了姨妈家。

    在吃了午饭后,坐在姨妈家大门口晒太阳时,姨妈跟我聊天说年前家里改房子时,把我妈累着了,她说作为姐妹想过来帮忙,但是她家里也是几个小孩子走不开。(姨妈也五十多岁了,家里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有一个外甥,外甥有时候来她家)。姨妈说人没办法过去帮忙,所以她就在附近山上弄柴火,再叫我七舅舅用摩托带去我家,多少帮一点忙。我一方面感谢姨妈,另外也跟她说,她自己 现在也上年纪了,自己也要注意身体。

    在姨妈家遇到来舞狮的队伍,基本上清一色的娘子军(只有一两个老头)。在姨妈家大门前舞了几下,说了几句吉祥话就算完成。姨夫给了他们一点钱后,他们就走了。谁知他们又绕着姨夫家门前的池塘绕了一圈回来,问我从一侧是否可以走出去。我好心提醒一下说,你们刚才就是从这里过去的。结果那个带队的美女说,这是规矩,左青龙,这一圈是必须要绕的,我们不是迷路又走一圈。好吧,我又学到一课。

    舞狮、或者采莲船,是我们这里的习俗。舞狮或者采莲船到家门,家里要放鞭炮迎接,在他们走的时候,需要给一些现金或者实物(吃食、香烟等)。一般人家都是欢迎这些活动的,因为这些队伍来家里说些吉利话、祝福话,大家都认为是好兆头。当然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困难,也遇上过这些队伍来家里,大人发愁没有好东西打发他们的情况。小时候这样的队伍也多一些,现在少了。并且现在来家里的流程、说的话什么的也是精简了。我小时候也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村里组织了一个采莲船队伍,去附近的村子,其实也走的不近。在快到别人村子时,带头的人需要提前了解各家各户的位置、姓名等等,在到了人家门前时,说吉利话时能够顺便带出别人的姓名。

    六  大年初三

    大年初三,我去亲生父母家拜年。本计划是顺便去妹妹家、亲生叔父家拜年,由于下雨等其他原因,没有去。

    妈妈又跟我说以前别人给我介绍对象的事情,我现在回家就害怕大家说这个,但是基本上在谁家坐的时间稍长一些,准会说到这个话题。所以妈妈说这个的时候,我打断了她。后面感觉没有什么话好说,我打开手机写我购买的几个课程的课后作业打卡了。我觉得这样打断她们的话头,并且后面不说话自己写东西不礼貌,但是我又不知道跟她们聊些什么好。

    后面弟弟弟妹拜年回来了,家里当时停了一会电。我和弟弟弟妹就冒着小雨出去走了走。在镇上附近建了好几个生态农庄之类的地方,我们往一个方向走了走。

    总的来说,老家近些年发展也挺快的。但是总让人感觉缺失了什么。发展的进程一直挺快,但是都没有看的很远。比如在我们小的时候,就提了很多年的“要发展,先修路”,这么多年过去,从县城回我们那里的路修过几次,现在也还是不够宽大,常堵车。镇上去各村的道路,现在也只能说修通了,基本上都是沥青或水泥路,但是路况、路宽还不满足使用要求。

    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开车回家,造成更堵的情况。一个表弟说腊月二十九在镇上堵了三个小时。

    以前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会埋怨基层当官的人想的不够长远,修个路不修的好一点。但是现在,我会从多方面的综合考虑这些情况。他们肯定也是基于使用需求、财务、工程难度等情况,做了在当时的最优选择。

    比如大年初二去姨妈家时,也发现了从我们边到他们那边新修了一条路,才挖好的土路,路面铺装等等还未做好。因为是翻过一座大山(我们每年去姨妈家拜年,要么是走山路翻过这座大山,要么是骑摩托走另外的绕很远的路过去),这条新路从我们这边过去骑摩托等还方便一点,从姨妈他们家过来的话,上坡路太多又堵,不太好走。但是总的来说,这个条件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

    去年回家时,看到一家人墙壁上贴着大红纸张,上面描述的是大家集资修路到村的情况。大家或多或少凑钱,把水泥路修到村里了。现在小汽车可以开到后面的打谷场上,摩托车基本上可以骑到各家门前了。虽然这路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先解决有没有路的问题,在后续逐步改善通行条件比较好。

    七  大年初四

    大年初二晚上,大姐说叫初四去城里她家吃午饭。本来每年我们基本都是在出发返深的当天去大姐家拜年,吃了午饭后就去火车站。

    初四早上坐车到城里,班车司机开到二桥附近后不走原来的进城道路,说太堵了,走了新路。我发现我们县城那新路,也只是双向三车道共六车道,也不是特别宽,但也能一定程度改善进城的交通状况了。

    从老路进城会先进过老汽车站位置,很多人在那里下车去走亲访友比较方便。司机走新路后,很多人到了新汽车站再回去老汽车站会麻烦些。有几个赶时间的人嘟哝了几句,但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怨言。

    我姐姐家就在老汽车站附近,我在新汽车站下车后再过去,感觉也没有多麻烦。

    在老家天气冷,我发懒不想自己洗头。当天想找个理发店洗了头再去姐姐家,谁知找了好久找了好多家,都是要排很久的队,最后还是没有洗。之前妹妹还笑话我明明在家里很方便洗,还要去外面浪费那个钱。结果这已经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了,你想花钱还排不上队呢。

    吃了午饭后,姐夫他们提议去看电影。先去了MC广场,新建的城市综合体,很不错。由于没有提前买票,到了那里发现时间较近的场次都已经没有票了,最近的票也是在下午六点以后。在县城,电影票卖到100快一张还供不应求,几个电影院都如此。

    最近几年回去,没有前几年那样到处都是打麻将的声音了。现在大家春节期间慢慢走出家门,去电影院或者别的娱乐场所活动,我个人认为跟之前相比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初四晚上妹妹就在大姐家留宿。我因为是初六的火车票返深,希望在家里催小侄子们多做下寒假作业,所以坚持回家。想初五好好监督他们做作业。

    八 大年初五

    结果到了初五,他们也只做了没多长时间的寒假作业就去玩了。

    只检查了二哥小孩的数学作业,以及大哥儿子的英语作业。二哥小孩现在上七年级,相当于初一。他做了的部分,基本上正确率较高,少量错误跟他提一下他能理解。空着的题讲一下他也能理解。大哥儿子的英语作业,也有部分是空着的。做了的部分正确率也不高。很多题错了的题属于不该错的,比如连词成句,他会把题目中提供的单词写错字母,划线的题目他会由于粗心连错位置,看短文做题短文意思没有弄明白或者弄明白了但是做题时还会做错。我最开始检查不会直接写出正确答案,都是在题目上划个圈,不说是什么问题,叫他自己先核实。有部分题目他能够分辨出我划圈是什么问题,有的题目不能。但是他不能分辨的题目,我给他讲解时,他有点不想听解答过程,只想直接把答案改对。

    初三晚上在亲生父母家看电视,无意中换台换到央视少儿频道,看到一个节目《赢在博物馆》。当期是洛阳队对阵邯郸队,洛阳队主场。两个队的小孩子都挺优秀的,中间邯郸队内部还闹了个小矛盾。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把这个节目找出来放给小侄子侄女他们看,发现他们看的兴致不高。不知道怎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哥女儿现在上高一,中考时她算是超水平发挥,考的还不错。上高一后第一次摸底考试,又考的不行。虽然我一直跟哥哥嫂子他们强调,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应该让他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的利用时间,打好基础。但是这方面我自己也没有很好的经验可以教他们。

    想叫他们现在学会时间管理,好好利用时间。侄女她们现在早上5:45起床,晚上9:45下晚自习,时间已经安排的这么满,我都没法叫他再利用课外时间学习了,只能叫她在学校的时间,抽时间加强锻炼身体,另外学习些学习方法,利用好平时的学习时间。

    去年她刚上高一第一次摸底考试后,学校准备分文理科。当时她不知道选什么科好,别人告诉她从这些方面考虑,文理科学习的难度,文理科高考录取分数线等等。没有人说应该从性格、个人兴趣、个人有没有想上的大学或者专业、对今后的规划等方面来考虑。

    在返深的火车上跟弟弟讨论这些,弟弟说他在知乎上看到这方面的讨论,《用身边的故事讲讲中国的阶级固化现象?》其中有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写的两个案例。这里我不具体赘述案例内容,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查看。一个学校的初二的学生,各方面还不如另一个学校小学的学生。初二的学生那个案例,让讲解员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价值取向”,在“按时吃营养餐”和“到国家博物馆上专题课”之间,这个学校认为前者要比后者有价值的多。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我无法进行正确的评判,认为直接把这个上升到价值取向这个高度也不合适。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还没有自己认知,也没有自己的判断。这样的价值取向,可能不是他们自己有认知后作出的,而是他们的老师代替作出的。

    所以还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最重要。

    我亲生父母这边,有两个舅舅都是在我们初中教书。其中一个舅舅在县城买的新房年前交房,他们搬了进去。春节期间,舅舅们说现在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在城里买房了,大家在周末或者其他假期,都会到城里去。部分老师在一些培训机构兼职,对正职工作并不那么上心了。

    这些情况让我很焦虑。但是我对这种情况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我又会认为没有必要焦虑。

    我养父母这边,二表弟的小孩现在上幼儿园了,四表弟小孩现在也快一岁了。以前我会认为二表弟和四表弟他们的情况并不适合现在生小孩,但是现在看他们的小孩也教育的不错。

    四堂哥大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小女儿现在上小学,平时在县城,假期才回老家,各方面表现都很好。

    八堂哥堂嫂在中山打工,年前堂嫂受伤了,他们没回家过年。叫也在中山的另一个堂姐把小侄子带回去的。小侄子在外面呆了几年,之前回老家时一直说普通话,改不过口说方言,今年我看他方言和普通话转换衔接的很好。有一次他在看一本画册,我们在旁边说话或叫他吃东西都没有影响到他,专注力比另外几个小侄子好。(这里提一点题外话。去年回家时跟八堂嫂聊天,刚好我们都买了平安的寿险,一般买商业保险寿险时,重疾和意外都是同时买的。我看八堂嫂当时说的话,对保险等信息了解的比我多。今年听说八堂嫂受伤,我当时还想着她受伤后,保险赔一部分医药费,她们压力会小一点。后面跟三堂姐聊天时才知,她保险中居然没有买意外险。)

    六堂哥的大儿子会有点偷坏偷坏的,但是之前看最强大脑后我有一阵子喜欢玩魔方,回去教小侄子他们他们没有兴趣,反而是六堂哥的大儿子有兴趣。顺便知道他喜欢下象棋,这几年春节回家也会找他下几盘象棋玩玩。虽然我自己技术比较臭,但是我自己感觉从他下象棋的方面来看,以后各方面不差。六堂哥的二儿子现在年龄小,但是已经表现出比较聪慧来。大年初一那天他突然冒出一句挺老稳重老成的话,把我们都惊到了。

    七堂哥的女儿现在两岁多还不到三岁,在家的这几天我着重教她数数。数最简单的“你拍一我拍一”,小孩子现在对于“你”和“我”还不能很好的分辨,说不出“你拍一”,全部都是“我”,“我拍一”、“我拍二”、“我拍三”的说。这几天时间我就发现她变化比较大,最初只能说到“我拍三”,“我拍四”就总出错。后面能够说到“我拍十”了。再后面我说“你拍一”,她能接“我拍二”,我说“我拍三”,她能接“我拍四”,我跳过去说别的数目,她也能接上。

    现在他们都还小,我觉得以后现实情况不管是变好还是变差,他们都能走好自己的路,我现在没有必要干焦虑。毕竟,他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我们当初好很多。

    大年初五的晚上,嫂子叫侄女上去叫妈妈下来吃晚饭,妈妈很快下来了。可见妈妈其实还是很喜欢人多一起热闹,可是我们平时都不在家,另外如果平时都在家,可能也磕磕碰碰更多。结果晚上吃饭时,发现当天的菜,有几个菜妈妈基本吃不了,她牙齿不好,前几年就做了假牙,现在是假牙也不好用了。但是嫂子叫妈妈下来吃晚饭肯定不是故意做她不能吃的,这是无意中发生的情况。我当时想说点什么又觉得没有可说的。昨天回到深圳后我跟妈妈打电话,说到这个事情,妈妈没有为此事生气或什么的。如果是以前,可能妈妈会就这件事闹一下,说儿媳妇不孝顺什么的,现在这样的事情都能互相理解了。

    九 团圆

    另外想说一下我的几个堂姐。三堂姐就是前面提到的嫁到邻村的。四堂姐和我目前都未婚,在深圳打工。今天想着重说一下大堂姐和二堂姐。大堂姐和二堂姐都没念什么书,年龄也比我们大很多,交流不多。用农村的话说,她们都属于那种温良娴淑的。

    大堂姐年龄比我们大很多,嫁的也远。大堂姐的女儿跟我同岁,小时候我们一起玩过。后来大家交流比较少。后来大堂姐夫去世,大堂姐瘫痪,据说她婆家的其他人想占他们的房子,堂哥他们组织了一队人过去帮忙争取。再后来跟我同岁的外甥女已经出嫁有小孩了。大堂姐的儿子没有上多少学,但是在外面混的比我们都好。

    二堂姐是温良贤淑,任劳任怨的那种。还是我小的时候,她就出嫁了。当时定亲的二姐夫对这门亲事应该是不满意的,但是二姐夫拗不过他家里,最后仍结婚了。在我们农村,结婚时新郎官早上是要带队去新娘家搬嫁妆的。二堂姐结婚那天早上,二姐夫没有来,是他一个堂兄弟代替他来的。因为在前一天二姐夫跑外面去剃了个光头。

    我想,估计这次剃光头,是二姐夫对这门亲事的最后一次反抗,最后就接受了命运安排。二堂姐虽然是温良贤淑任劳任怨的,二姐夫属于那种比较心灵手巧思维比较灵活的人,他们都很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们的性格不是很合适。可能以前的媒人认为他们性格都很好就很匹配。

    从二堂姐出嫁后,我会默默关注她是否幸福。

    后面他们的孩子出生,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年龄没有比我们小多少。再后来,我基本上是过年时回家,只能看到二姐夫和他们的孩子来拜年,很多年没有看到过二堂姐了。最初听说,二姐夫经常在大年三十吃了年夜饭出去打工,因为外面很多公司或工厂,在春节时放假,员工回家需要招一些临时帮忙看厂护厂的人,工资还挺高。别人都拼命赶回家团圆的时刻,二姐夫还往外面去打工,我当时小小的年纪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酸酸的。

    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出嫁有了外甥,儿子也各方面成长的很好。今年春节我在家没有碰到二姐夫或者他们的孩子。我特意问了二堂嫂(二堂哥和二堂姐是亲姐弟),二堂嫂告诉我说,二堂姐现在是享福的人,说二姐夫在武汉打工,把二堂姐接了去,她想上班就找事做,不想上班就只给二姐夫做饭。我想,二姐夫属于《烈日炎炎》里面那个班长那种性格,二堂姐嫁了他,最终是幸福的。

    十 后记

    我养父兄妹七个。

    大伯父家五个孩子,是我们的大堂哥、二堂哥、大堂姐、二堂姐、六堂哥。大伯父大伯母已经不在,大堂哥、大堂姐已经不在。

    二伯父家五个孩子,二伯父小时候过继给别人,现在二伯父二伯母也都不在了。堂哥堂姐们都在外面混的很好。二伯父家的堂哥堂姐们没有在我们堂哥堂姐的排行中。

    三伯父家四个孩子,是我们的三堂哥、五堂哥、三堂姐、七堂哥。三伯父已经不在。

    四伯父在年轻时就已不在。

    五伯父家三个孩子,是我们的四堂哥、八堂哥、四堂姐。

    老六是姑母,嫁到邻村,有一个表姐和两个表哥,现在姑母和姑父都不在。

    老七就是我养父。在他出生前,爷爷就不在了。是他的叔父婶婶(也就是我爷爷奶奶,爷爷奶奶都已不在)把他带大。现在养父也已经不在了。

    养父他们这一辈,现在几个伯父姑母还在世的就是五伯父,五伯父身体也比以前差很多,几个伯母现在三伯母、五伯母和我养母还在,三伯母五伯母和我养母,近几年都由于身体原因住过院,现在身体都不太好。堂哥堂姐大多都已结婚有小孩了。

    像我们这样的家族,只是我们国家农村很普通的一个家族,就像是尘埃一般。今年除了八堂哥八堂嫂由于堂嫂受伤没有回家过年,基本上都回去了,也算是大家族的团圆了。

    我希望我们这个家族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更多喜乐。urQ��,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乡手记#---尘埃-团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djf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