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在很多社交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心灵鸡汤"式小文章,其阅读量也很可观。
所谓鸡汤,就是用文火将鸡肉熬出来的汤。这种汤,营养有多好,就不用说了。
什么叫"心灵鸡汤“呢?就是千百年来,人们通过生活体验总结出来的心灵感悟。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民间流传甚广的《增广贤文》,如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等等。
而在朋友圈中流传最多的鸡汤文则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来的终究会来,去的终完会去,坦然面对得失,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如此,云云。
心灵鸡汤式段子,短小,精悍,富于哲理。它好比是经过无数人咀嚼后的食物,可以直接入胃,看这样的东西,读者根本不需要再思考,只需要一份认同和感受罢了。
而我一直以来是不喜欢这样的鸡汤式段子的。我也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文章,我的要求是,文章必须要有其物,有其内容,我要通过作者对事件的描述,我再加以自己的分析和总结。我觉得,不管有时候我的分析总结是否在理,但这毕竟是个非常愉悦的思考过程。
事实证明,泛滥的鸡汤文化带给网民的只是短暂的心理慰籍,网民或许在一瞬间受鸡汤段子的感染变得豪情万丈或者豁达通透,但是过了一个晚上便把满脑子的鸡汤理论忘得一干二净了。正因如此,网上有人评论说,鸡汤文化容易让人上瘾,这是一种毒文化。
但我认为,文化消费与食物消费是一个道理。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各有不同,我们也不必去追求统一的标准。
虽然不喜欢鸡汤文化,但我也不公开反对,我的做法是,每当在网页上见到这些段子时,马上将这一页翻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