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民协赴大理参加《云南民间文学与非遗保护专题培训》学习
2022年11月2~6日,保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会员一行13人赴大理参加由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大理州文联大理州文旅局承办,在大理市海湾国际酒店举办的《第4期云南民间文学与非遗保护专题培训》,开启了一段新的学习之旅,在理论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
一、对民间文学大系,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认识。
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暖风送爽,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新机遇。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发挥文化引领时代,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阐明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性指导。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云大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张昌云老师,带着我们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知识,让我们明确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营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对传承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坚持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专业,找到专业点。二十大报告中有三十多次讲到“文化”一词,我们要用心体会“文化”所包含的内涵。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解决实际问题。如“乡村振兴”,“乡村文化”等,把本土资源变成世界资源,把地方文化变成国家文化,为国家文化重构作出贡献。 学习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受制于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主要有七种:战略思维,立体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学人文,要有人文情怀,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让作品闪耀出人性之光,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把人民装在心中,“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在学习的过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客观、科学、理性的态度,吸取精华,去除糟粕,继承优秀文化,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协调融合。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吸收借鉴外地文化外国文化成果,为我所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鼓励和引导社会民众广泛参与到文化建设中。
二、认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及非遗内涵。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作为我国首批实施的重大工程,此出版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及理论方面的原创文献,在已有数据库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大型文库,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民间文学的发掘、传播和保护。《大系》文库,包括神话、传说、歌谣、史诗、故事、长诗、说唱、小戏、谚语、谜语、俗语等民间文学形式及民间文学理论十二个门类,计划出版1000卷,是有史以来记录民间文学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种类最齐全、形式最多样、最具活态性的文库,充分展现民间文艺调查成果和当代研究水平。数据工程能让后代看到多少,现在如果不收集,也许将来就会消失了。国家已全力启动。
苑利老师给大家讲解了“中华文明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非遗”。非遗是草根文化。文人创作,代表个人价值观审美观,不属于非遗。 非遗不是所有人能做的。非遗,要求是最好的,拔尖的,杰出的,在当地有知名度的,有传承人的。 非遗,有通过身体传承的遗产。如微雕、中医的望闻问切、剪纸、泥塑。 非遗有通过口来传承的遗产。 非遗,具有百年传承史。如京剧有200多年的历史,甲马有1000多年的历史。需要是100年前的老样子,老工艺,老图案,老段子,老剧目,老庙会,老仪式,老年节。
非遗,需确保项目的真实性,需原汁原味,不能有政府部门的干预。 非遗文化很多,如昆曲,皮影戏,古琴,篆刻,书法,曲艺,京剧花灯,剪纸,缂丝,刺绣,评弹,川剧,变脸,年画,女书,谈糖画,舞龙,舞狮,布偶,竹编,中医针灸,历法,传统礼仪,节庆民俗,花鼓戏,彩陶,紫砂陶砖表,流苏,佛珠,烟管,茶筒,熏香,蜡烛,瓷器,景泰蓝,纸钱,二胡,中国结,武术,中药,青铜器,壁画,甲骨文,面塑,风筝,蜡染,唐卡,扎染,布鞋等。
三、从授课老师的身上,看到了民间文化人的魅力
11月4日下午,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常祥霖老师给大家讲《非遗中的曲艺与曲艺中的非遗》专题。常老师76岁高龄,连续授课三小时,神清气爽,精神饱满,内容详实,学问做的精细之至,他知识丰富治学的严谨,受到全场听课老师的赞赏。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苑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场重头戏:《中华文明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编写<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说唱卷》,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套很接地气的关于民间文学及非遗的系列丛书。他有说有笑,图文并茂,语言诙谐形象,给大家完美的视听享受。下课时,他的亲笔签名丛书抢购一空,大家纷纷和他拍照留影。
74岁高龄的刘晔原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歌谣》讲座为三天的培训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将培训学习的热情推向了高潮。她记忆力超好,能说能唱,声情并茂,说起歌谣滔滔不绝,朗朗上口。
这几位从京城请来的著名专家,给我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他们的年龄都大了,但是他们还那么敬业,那么爱学习,他们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又能够紧跟新时代的步伐,为这次讲课做足了功课、下足了功夫。
四、本次参训,人员多,规格高,重量级人物不少,有很多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大理的名额有60人,占了总数的大多数。来自大理的坐在中间走廊的左边,每天的培训座无虚席,很少看到他们走来走去迟到旷课。为什么他们的文化高于其他地区,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部分的答案。学习的间隙中,认识了宾川县白泥塑传承人李兴成,看到他朋友圈里到学校社区义务传习泥塑手艺的场景和众多泥塑作品,他说如果我们保山有需要学习泥塑文化,他可以带人来义务授课。还认识了大理一位67岁的农民杨振华,是白族大本曲海东腔的传承人,他很热情很朴实,一看他就是一位把曲艺浸透进骨䯝的老艺人。
感恩这次难得的学习机遇,在学习的路上,每一次学习都会让我们成长。
(保山市民协 王宝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