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心理学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过「自我觉察」这个词,所谓「自我觉察」,究竟是什么呢?
在心理学上,自我觉察指的是一个人将自己潜意识里的内容意识化。
通俗的说,自我觉察指的就是一个人自己观察自己,觉察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等等。
在NLP文化中,自我觉察,就是一个向内看自己,了解自己的方式。 我们常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自我成长,而自我觉察,就是自我成长的第一步。
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曾进行过深入、细致、全面的自我觉察,曾国藩就是其中的代表。
曾国藩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自称愚笨,曾连续六次考秀才失利,甚至被批文章文理不通,他也终于确认,自己确实不是一个聪明人。
曾国藩开始反思这些年科考失败的原因,给自己总结原因大体为两点。
一是自己确实太笨了,记忆力不好,一篇文章要背好久。 其次是学习方法不得当,自开始读书,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能通过自我觉察,接纳自己比较笨的事实,并且能发现自身学习中的问题,这是曾国藩身上的优点和亮点。
所以,曾国藩意识到,重复死读书的老路不行了,一定要从过去的学习思路中突破出来,寻求改变。
曾国藩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苦苦反思,以前学了十六年没有学通的他,感觉打通了关节。
曾国藩悟到怎么写文章,才能表达自己的真见解、真感觉,把道理讲通讲透。 卧薪尝胆一年后,曾国藩终于在道光十三年中了秀才。
曾国藩能够成为一代圣儒,本质上也是每天坚持自我反思自我觉察的结果,也让他拥有了无数的智慧。
自我觉察,是智慧的基础。 那些高手都曾用他们的成长财富告诉我们,能够让我们成为真正厉害的人,并不是来自智商,而是来自我们每天的反省与自我反覆运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觉察的,只是大多数人觉察的方向基本上都是对外的,很少对内。
举个例子来说,当你在关系中冲突时,你是手指自己的时候多,还是手指着别人的时候多? 你是琢磨怎么可以搞定自己的时候多,还是琢磨着怎么可以搞定别人的时候多呢?
当我们把问题归因与外界或者他人的时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自我觉察和成长,都要求你能去向内看,不再向外找借口与抓取。
只有我们真正向内看,只有当觉察开始由外向内时,改变才会发生,才能够知行合一。 只懂道理,却没有觉察力,何来知行合一?
以情绪来举例说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觉察的程度也不同,觉察有四个层次:
1)不知不觉:没有觉察情况,当情绪来了,会被情绪控制,做出很多不计后果的事情。 而且每次都是同样的状况,反反覆复。
2)后知后觉:情绪过后,自己能够反应过来,自己做的对与错,但是很难避免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3)当知当觉:就是当情绪来的时候,你已经知道在这个当下,正在发生什么。 当达到这个层次,你就可以自己控制情绪,从而影响后事的发展。
4)先知先觉:就是当事情还没发生,就可以预知它要发生了。 因为你对情绪的觉察已经越来越熟练,所以情绪还没来,你就知道它要来了。 所以,你也就有了更好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所以,我们要自我觉察,向内探索,觉察是为了接纳,然后做出改变,成长,反覆运算,升级。
在冰山理论中,通常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事、情绪和感受,所有这些我们能够看到的部分往往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渴望、期待、信念等,都隐藏在这之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冰山,自我觉察能够帮助我们觉察自己的行为、情绪等,然后向内深层探索,探索自己的行为、情绪背后的深层渴望、期待。
在生活里,带着觉知觉察的状态,是一件很棒的事。 它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控制情绪,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最终达到自我精进。
一次次的觉察,然后学着叫停,回看,最后思考,如何做出改变,如何能够在下一次不再重复错误。 把每一次的结果当当成一个反馈,看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得到什么?
久而久之,就能从后知后觉,逐渐地能够当知当觉,到最后能够先知先觉,那么我们从内到外就会不一样了。
———————————————————
用最真诚的文字,倾听心底的声音,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我是小天,陪你一起阅书、阅心、阅尘世的小编。 愿你我,活得通透,舒展自己的生命,轻盈自己的灵魂。 共同陪伴彼此的成长! 感恩遇见!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