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把中国传统的评书改造成为现代小说,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在小说的结构上,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其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
赵树理写过欧化的新小说,又谙熟传统评书和农民语言,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
赵树理的小说代表着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共同特点,如以表现农民争取解放、改造旧规陋习,歌颂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的新思想。赵树理小说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了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小说。其文学创作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挖掘农民内在品德,真实地展现了新老两代农民的形象。
赵树理小说地域色彩的浓厚,以晋东南农村为背景,具有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赵树理的小说中,写民俗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文化的政治的环境,表现人物在社会变革中的精神变迁,同时也为了加强小说的故事性。
他的创作也大都以充分的民俗描写展示现实主义的魅力,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质朴的民俗变成文学创作题材,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其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恋爱婚姻习俗、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非常出色。
赵树理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人胜,又起伏多变,适应广大农民的欣赏习惯。在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在语言的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表现力强,真正做到语言的大众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