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禅宗五祖要传第六代,神秀和慧能各写了一个谒语。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假设有一个房间,一个人。出于一些理由,这个人要待在这个房间里面一下午。但是房间外面有一些非常吸引人的事情在发生,使人看到就忍不住要走出去。
情况1:这间房子有一扇窗,这个人不小心瞥到了外面一眼,立即就被吸引了,想出去参与进去。但是他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人,马上就又想到自己不应该出去,要待在房间里面。于是一直按着自己的念头,没有走出房间。
情况2:房子里本来就没有窗。他一直在房间里面待着。
从外在来看,这一个下午,两种情况下,都是没有走出这个房间,但是内在很不一样。这个区别就是:
“有菩提,常拂拭”和“无菩提,不拂拭” 的区别。
最好的状态当然是:心中无一物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就像《这本书能让你戒烟》里面说的那样,戒烟不是因为抽烟的害处无限大,而是抽烟的好处无限小。
我们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它没有害处,而是因为它有好处。
我们不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它有有害处,而是因为它没有好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