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完课出来已经是晚上10:45,发现地面全是湿漉漉的,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雨的,才发现今天一天完全没有想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课堂,我想这就是幸福的心流体验吧。
今天我的状态比昨天更加投入,是因为今天早上练习的时候,有很多轮的高密度的练习,我有很多参与的机会。佳琦老师说一个课程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讲的好不好,也不在于学了什么东西,而在于有没有参与。
我今天确实也感受到了,因为我的参与比较多,我的感觉也很好,让我想到了以后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我要尽可能的涉及到更多学生的参与。
今天让我收获最大的一点是对于关照力的体验。
在下午的演讲投票环节,我问旁边的亚丽同学:“哪个同学的票会多”?当时亚丽说:这个演讲又不是决定命运的演讲,大家应该会平衡一下。
当时我特别惊喜她的这个角度,所以当我们俩上去投票的时候,我们就把票投给了比其他人得票少的演讲者,我想在那一刻他们特别需要得到一些力量。
在分享环节我把这个观点提出来之后,佳琦老师也认同了这个观点,并说他一直在等待其他人能把所有的没有上台的同学都点评到。
能够想象当那些得到冠军的人收到很多的溢美之词时,那些没有得到赞美,甚至没有被看件的演讲者会觉得伤心。
赛男老师也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点赞,想我当时加入性格色彩的课堂,也是被乐嘉老师和赛男老师的洞察力和关照力所吸引才走入课堂的。在今天,我能感觉到我的关照力和洞察力有些进步。
我想起在生活中有两次为他人的洞察力而震撼的例子。
有一次是在青少年效能训练讲师认证的课程上,当时的芬兰教师 Markus, 在玩一个游戏时,利用类似石头剪刀布的方式,赢了的之后坐下,输了的之后又再从头开始,那个时候我是输了站在舞台中央的少数人之一,记得我当时特别害怕、很尴尬的,很担心最后输的就是我自己。
我发现Markus老师在大概还有七八个人的时候就宣布这个游戏终止,我感觉自己一下被解放了。
Markus说这个游戏一定不能玩到最后,要大概剩下三分之一人的时候停下来,这样不会让教室中央剩下的人尴尬。
我当时特别佩服Markus的关照力,因为我正是在舞台中央,特别担心被剩下,但是他觉察到了,并且及时终止了游戏。
另外一次是我们大概有30多个人一起用三个小时的时间玩一个很长时间的,摸木块游戏,过程中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找出一块木块与其他不同类的,我们通力合作,几乎就快胜利了,到最后一刻在一个同学那里出了差错。
当时我和所有的人一样,为这个游戏的失败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我们为此前后讨论付出了很久,我内心里也对那个女生有些埋怨。
但是我坐在我旁边的伙伴直接走过去拥抱那个同学,然后我看到那个同学眼泪马上下来了,我想当时这个拥抱,给了她从未有过的力量。
那一刻我特别的惊讶,我只恨那个动作为什么不是我想出来的,为什么那一刻我和其他人一样只是输了游戏遗憾,但没想到在那一刻那个受他人指责的那个同学需要一个拥抱?
在前几天的课堂上,有一个男生犯了一个确实不小的错误,伤害了好多朋友的心,当我和那个男生沟通时,他说到其中有两个他也曾经伤害过的朋友,但他们没有像别的人那样去指责他,反而过来安慰他需不需要一些帮助,他觉得这两个同学给他感动,让他有信心和勇气面对困境。
我想在其他时刻的帮助可能如锦上添花,而在这一刻的帮助就如雪中送炭。那时候我也很震撼,十几岁的孩子能够主动从自己的情绪中跳出来,而去思考对方的心情其实很不容易。
而在今天的课程中,如果不是旁边同学的提点,我也有可能忽略了去关照那些没有赢的同学。
但是回想起我自己曾经那么多次陪冠军赛跑的日子,在别人享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刻,我多么期望有一个人能够对躲在角落的我说:“哪怕没有得到冠军,但是我看到了你付出的努力,我看到了你能够勇敢的选择挑战,这已经非常棒了!”。
而当别人面对这样的场景,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去做?明明是很期望自己成为关照能力很强的人,我懂这个需要,但为什么看不见呢?
佳琦老师给了三颗糖的练习,大意是每天给自己制定具象的去赞美三个人的目标,每赞美一个人,便将一颗糖放在另外一边的口袋,三个糖在每一天一定要用完为止。
我想用糖果是强迫自己去看见他人,鼓励他人,并给他人力量。
当我在写这篇复盘的时候,结合今天的场景,我想到了要提升自己的关照力,需要从当时的场景中跳脱出来,站在更高的维度,以上帝的视角,眼睛里不止看到冠军,而看着所有的参与者,去思考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把自己放在他人的立场,用心去给到他们最想要的东西。
这才是关照力提升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