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一个叫蒋岳鑫的小男孩,在暑假期间,被爸爸扔到离家300里外的地方去学婚礼主持,11岁的他成了班里最小的学生。
拍客问他害不害怕,蒋岳鑫淡定地说,刚开始还是挺害怕的,可是现在习惯了,因为他知道爸爸是为了锻炼他的独立能力。
看到他自信的样子,很多网友都被小男孩的乐观打动,纷纷为他点赞。
不难想象,当孩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外面学习锻炼时,父亲也一定心疼。可是,为了让孩子以后能更好的面对社会,他明白再疼也要学会放手。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有远见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路上,都有点“狠心”。
01
要毁掉一个孩子,拼命爱他就够了
如今很多父母也知道溺爱孩子不好,但很多父母们不知道爱与溺爱的边界,不知不觉就让孩子滋生出了很多问题。
表面来说这是一种爱,但是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幸。
众所周知,河南信阳杨锁饿死的悲剧,就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太宠溺。
杨锁的父母只知道宠溺孩子,却不让孩子独自面对生活,这样的教育,注定了孩子的不幸!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
所以爱孩子,父母就要适当的放手,让他早点面对生活。
02
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有点“狠心”
前段时间,有个5岁女孩一边哭一边打乒乓球的视频触动了我:
别看她年纪小,打起乒乓球来却有模有样。看得出她很累,但小女孩硬是含泪坚持,越打越起劲。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相信她的父母看了也心疼孩子。
但是你现在心疼孩子,不想让她吃苦,等孩子未来离开你的怀抱后,是否能面对社会生存呢。
孩子的人生,迟早都需要自己独自面对。
父母只能呵护孩子一时,不能呵护他一世。
所以,不妨对孩子“狠心”一点,让孩子吃点苦,培养起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爱。
03
只有孩子自己去经历,才是真正的成长
对孩子“狠心”一点,并不是让他们一昧地去吃苦,而是父母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多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懂得独立生活。
那么,父母该如何去做呢?
1、对孩子该放手就放手
电影《阿花的清晨味噌汤》中,妈妈千惠对孩子阿花的爱感动了很多人。
千惠得了癌症后,想到的就是在有限的日子里,教孩子学会做家务。
妈妈的教育,除了让阿花练就了生存的本领,更让阿花拥了乐观坚强的态度。
懂得放手,让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只有自己去动手体验,才有成长的机会。父母适当的选择放手,多为孩子的成长考虑,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2、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前段时间,领居王姐和我聊到孩子果果的事,就一脸担心。
王姐说果果现在很有主见了,她说以后要当画家,要报兴趣班学习,不想上补习班。王姐为此和她争吵起来。
爸爸见孩子这么坚持,就开导王姐,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现在果果画画进步很快,还没学半年,就已经在几次比赛中获奖了。
其实,从小事开始让孩子学着自己做决定,就是在给孩子不断试错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3、适度让孩子受点“挫折教育”
让孩子受点“挫折教育” 没有错,但也要把握好一个度。
《四大名助》节目中,一位妈妈为了锻炼女儿的意志力,没和孩子商量,就让自己的弟弟带着才11岁的女儿去沙漠历练了三天三夜,并且还吩咐弟弟对女儿要严苛一点。
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惜她没有考虑到女儿是否能够承受。
从孩子的眼泪和委屈里,我们看到的是这事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其实,真正有意义的挫折教育---是令孩子在其中得到成长而不是苦难。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但是人生毕竟要他自己走下去,你要做的只是懂得放手和守护。
—END—
PS:亲爱的读者们,欢迎加入读者群,在这个群里:会定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大咖为大家分享优质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加入。
入群方式:+微信woshihuairen__wow,回复暗号:入群。
—作者简介—
羽木舒亲子育儿,拥有数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医生、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专为0-12岁宝妈们打造育儿宝典,期待您的关注(id:babyymsy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