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提供的即时分享功能碾碎了沟通的距离和时差,阅读也变得随时随地。可这不意味着“阅读没问题了”。因为个人感触,今天我想谈一谈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
“真正的阅读”本质在于一次阅读旅程是否完整。一本纸质书有一个起点和终点,即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屏幕阅读则没有明确的阅读边界。无数次我在地铁上看到周围的人在手机上将一篇篇文章快速从头拉到尾,这让本应缓慢的阅读旅程变得模糊且焦急,也让一颗想要真正阅读的心非常沮丧。究其本质,“屏幕阅读”的不足是我们很难摆脱“屏幕”带来的阅读焦虑:赶紧看完这篇,还有下篇呢!
阅读不能只依靠“屏幕”来完成。如果“阅读”这件事设置100分,那么“屏幕阅读”顶多打40分。为什么?“屏幕”充斥太多碎片化信息,我们不自觉的倾向于那些快速更新的有趣信息。“碎片化”的最大弊端即是:资讯会成为你的谈资,而非你的知识;你没有加深理解,而是趋于肤浅;你没有更聪明,而是更愚笨。对一颗缺乏意志力、丧失思考能力的大脑,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白岩松在去年宣传自己的新书《白说》时讲过这么几句话,“千万不要把你在屏幕上的阅读等同于阅读”“屏幕阅读的内容都是来自朋友圈中自己的选择,是和你同智商上的东西,高智商内容则可能被拒绝掉了”、“没有阅读量,指望生命能有质量和宽度是不可能的”
进步需要很多东西,尤其是一种“刻意的努力”,碎片化阅读恰好没有这种功能。同样花1个小时,屏幕阅读让人漂浮,纸质阅读让人沉淀。我们有时会在纸质阅读时做一些阅读笔记,几乎没有人会在碎片阅读时做笔记!因为屏幕阅读的本质是填补碎片化时间,甚至是为了消磨碎片化时间。真正的阅读则是先有阅读书目,后利用碎片时间完成阅读。这两者在出发点就“南辕北辙”。
我认为纸质阅读至少要占到阅读总量的80%。一是我更倾向于纸质阅读,用眼更舒适,内心不焦虑;二是纸质书籍的生产过程决定了编辑对内容的筛选和处理更为审慎和精细,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和阅读价值。
迄今为止,屏幕阅读的最大好处就是搜集书单。通过公众号以及朋友圈文章偶尔发现一两本好书,可遇不可求,赶紧入手,然后在合适的清晨、午后、黄昏一页一页翻看。当你意识到“少点屏幕阅读,多点与纸质阅读”的正确性,手机就回归了沟通的本质:用屏幕去传递信息、收发邮件、更新资讯。其余时间放下手机吧,想要阅读就捧一本书,而不是盯着屏幕不放。
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击掌。
pan><�ǝjV�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