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sandy有一宝贝女儿,和我儿子同龄,8岁。这俩孩子有一共同点: 不爱吃饭。
sandy女儿吃饭挑食且慢,一顿饭可以吃上1小时。以为是奶痨,去医院手指扎针,不见效果。上了小学后,sandy老公负责早晨开车送女儿上学。早上时间紧张不允许她在家细嚼慢咽,于是老父亲在前排开车,女儿在后排自己啃面包馒头。
一个学期下来,这大男人哀求老婆出马协助他的晨送任务。老父亲说: “我一路上不停地催她快点!吃啊!我急地都要撞车了,她一口面包含在嘴里还没咽下去。”
于是,第二学期开始,每天早上sandy一家三口一起出门,爸爸开车,妈妈在后排喂早饭,从一年级喂到了如今三年级。每每说起,大学教授老父亲和外企高管老母亲都是唉声叹气,教的了大学生,管得了上百员工,面对小女儿吃饭问题却束手无策。
说到我家这小子,婴儿时期厌奶,现在厌饭。关于他吃饭老大难问题,我曾在朋友圈写了一首名为《吃饭是一种痛》的小诗以泄愁愤,引来老师纷纷点赞。
大餐盘端上来 我低头垂眉
看肉看青菜 提不起筷子
我努力开吃 但却更痛苦
全没有胃口 我不要吃饭
你总说 要自己吃饭
才能长得大
我就是不明白
肚子不饿 吃饭好累
自己吃饭那么的痛
痛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
听到快吃饭会痛
自己吃饭更痛 要喂就要喂
就这一愁煞老母亲的吃饭问题,我和sandy常常交流探讨,发现两家还有另一共同点存在: 家有宠孙狂魔—老外婆。
只要能让外孙多吃一口饭,手机、ipad、电视都可以双手奉上。只要眼前有动画片看,旁边有人端碗喂饭,娃们吃饭的量和速度确实有所提升。而但凡哪顿吃得少了,狂魔们就坐立不安,一会儿塞个面包,一会儿喂点水果,导致娃们不停被投食,顿顿吃不下。
我和sandy给小娃做规矩: 不喂饭,限定吃饭时间,两顿饭之间不给吃任何东西。最终,我俩双双败下阵来,皆被家中老外婆训了一鼻子灰。
老人也有她们的道理: 1、饭不吃好,哪来的营养?营养跟不上,容易生病,也影响长身体。是喂饭危害大还是生病危害大?2、你小时候我也给你喂饭,你不照样好好的?
职场妈妈应该都深有体会,家有愿意帮你带娃的老人,就如有一宝。我们也不能要求别人完全按照我们的理念来带孩子。换做我,我也做不到。
我和sandy还给娃买过卡通的碗筷,照着美食app学习做颜色鲜艳的食物和摆盘,我们又失败了。这俩娃根本不领情,又吼又哄,忙活半天,吃了几口就说饱,老母亲黔驴技穷了。
就是有这样的孩子,吃饭对他们来说毫无乐趣可言。他们可以靠一片面包,一个淡包子过一天,精神抖擞浑然不知饿。
看了很多书,试了很多办法,跑了很多医院,还是吃不好一口饭。
后来,我发现吃饭不好并不仅仅是养育方式的问题。我观察到几对身边二胎、三胎的家庭,这些孩子的吃饭表现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家队友的表妹,生了一闺女,一小子,全职自己带。闺女从小吃嘛嘛香不带停,她妈就必须时刻提醒并限制她的饭量。二小子呢?每次家庭聚餐,就看见表妹要么追着喂,要么就是把手机放在餐桌上放动画片,唯有这样才能撬开儿子的嘴。
同一对爹妈,同样的养育环境,也会养出饭霸和饭渣。
可见孩子为何吃饭不好,不是一两个原因能解释清楚的。人的体质不同,消化能力也不同,家长不用过于焦虑,也不要老和别家孩子比。他家的孩子怎么胃口这么好?我家的怎么就不像他家孩子那样又高又壮?做家长的首先要放下焦虑情绪。
《儿童健康讲记》一书中说: 你可以参考某些书,但最好的方法还是观察。我们的爸爸、妈妈在那么困难的年代,吃的方面没有太多选择,他们只是观察不要让我们吃撑,也不要让我们饿着。
“饿了吃,困了睡,多动多吃,少动少吃,不想吃就饿一饿”,这样的“土办法”也许更为管用。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我还是能看到他在吃饭方面的进步的。虽然目前还是吃几口就饱,但挑食的毛病较之前有了改善,能接受的食物种类更多了。
所以,还是要慢慢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更要相信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自然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