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蓝、云更白,水更清、岸更绿,土更净、地更美……
近年来,苏州相城经开区北桥街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经开区“三城建设”新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方面突出短板问题,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高颜值生态后花园”。
“散乱污”整治换来清新空气
根据近日相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分析日报显示,北桥街道PM2.5指数较2020年同比下降35.5%,空气质量在全市94个乡镇(街道)中名列前茅。
空气质量的日益改善,得益于北桥对“散乱污”的大力推进,其中数量最多、覆盖最广、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集聚于庄基村和石桥村的废塑行业。这些年来,居住在这两个村周边的老百姓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塑料味没了,空气变好了。
自“散乱污”淘汰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北桥街道紧盯废塑行业集中治理,截至2021年3月,共淘汰废塑企业(作坊)506家。
为实现“清存量、遏增量”目标,今年4月初,北桥街道成立庄基村、石桥村废塑企业(作坊)整治攻坚专班,进一步加大对废塑企业的集中整治力度。
为了推动这项工作顺利进行,专班制定了详细的摸排计划,由网格员对区域内逐户进行排查摸底,切实摸清底数。
针对废塑企业(作坊)体量大、层次复杂特点,专班又研究制定了“两清理一规范”整治标准,区分“有证有照与无证无照”等类型,分门别类划定清理整治对象、清退整改时限,通过提前上门告知、提出限时搬离要求、约谈、联合执法等措施,环环紧扣、步步紧逼。
专班成立后,街道清退废塑企业(作坊)20家、村庄内外来人员租户废塑作坊16家;完成塑料(废塑)仓储、经营企业规范化整治171家。
河道治理塑造江南水韵
根据近几个月的监测情况显示,北桥街道石桥村田都里河的水质长期稳定在Ⅳ类以上,而半年前,它仍是劣Ⅴ类水体。
田都里河总长约1.18公里,平均宽度8-10米。今年3月,田都里河水质被检测为劣V类。当月,北桥街道立即启动了对该河道的水环境整治工作。
从实施河道清淤,到封堵沿河的23处弃用雨水排口及疑似雨污混流排口,并完成周边工业区域60家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再到开展沿河护坡整理及河岸两侧环境卫生的整治,历时一个多月,田都里河经历了一场摆脱劣质水体、重塑水乡风貌的完美蜕变。
北桥境内河道纵横,水网交织,南有漕湖,西有鹅真荡,全境被湖、荡、河、塘包围,共有大大小小的河流百余条,总长度超过100公里。水,既汇成了北桥的形,也铸就了北桥的魂。保护好街道全域的水环境,任务艰巨却又势在必行。
田都里河是今年北桥街道开展河道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加强河道环境常态化治理,北桥街道紧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目标,全面实施河道治理工作,制订河道治理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分类推进。十余条劣质水体正通过实施河道疏浚、沿线控源截污、活水畅流、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此外,在消除劣质水体的同时,北桥街道也致力于打造“美丽生态河湖”,真正让一汪清水能够留住水乡韵、望见水乡愁。
走进这里的北渔内河,时常能看到居民们依水而憩,伴着潺潺的流水声,与朋友喝茶,与孩子玩耍,喂着五彩斑斓的锦鲤,赏着旖旎静谧的湖光。“美丽生态河湖”建设,让老百姓真正品味到了什么才是水乡人的惬意生活。
人居环境整治扮靓城市颜值
近年来,北桥街道灵峰村始终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全力提升村容村貌,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累计创建美丽乡村1个、三星级康居乡村(示范点)7个。今年,灵峰村也凭借着高颜值的村庄环境,荣获“全国治理示范村”“苏州市‘十佳’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在灵峰村的樊店、姚浜区域,坐落着康居一区、葛家浜、毛家桥、楼埂郎、陆家里等自然村庄。这些已建成的三星级康居乡村相互依偎,好一派水乡美景。
近期,村里又瞄准了“连点成片”的目标,对这些村庄进行串联式道路黑色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整体交通环境,同时对沿线绿化加以提升,推动“美丽乡村+”加速成型。村庄内因地制宜增设的停车位,也大大缓解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线展现美丽乡村新风貌,是北桥街道在前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后,着手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
在石桥村百花泾沿线,东沈埂、居家里、南堰郎、渡贤桥、何家浜五个保留村庄依水而建。金秋时节,红了枫叶,黄了银杏,绿了菜园,点缀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美了一整片乡村。
这些村庄,是石桥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里对百花泾畔的这些保留村庄进行了“抱团式”提升。改造村庄道路及墙体立面,精心打造村牌、农家菜园等亮点景观,与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连成一片,既保留了村庄原有的风貌,同时也让村庄焕发出了新生机、新气象。
一座村庄一幅画,而“美丽乡村+”的建设,正让这些单独的画汇成卷,真正构成一幅北桥独有的“江南美景图”。(文 茅一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