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性

作者: 春城隐士 | 来源:发表于2021-11-26 06:00 被阅读0次

    含义: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毒药,泛指一切药物,古人将药物毒性与偏性联系在一起,称用药治病为“以偏纠偏”,民间也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这是有合理性的。《普通毒理学导论》中说:一般的药物,对于健康的人体,或者非适应的人体,都具有毒性。这种说法,是为了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用药。

    狭义的毒药,就是安全性不高,容易对人体脏器或功能造成伤害的药物,这种药的使用必须小心谨慎。

    毒药对人体的伤害性叫毒性,这种毒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叫中毒。短时间内由于药物量太大,很快出现的毒性反应者,就叫做急性中毒;少量长时间服用,慢慢引起的伤害,叫慢性中毒。

    影响毒性的因素:

    1、最关键的就是用量,狭义毒性最大的药物,只要控制用量,也不会发生中毒。没有毒性的药物,用量过大也会中毒。水喝多了也会中毒,临床上叫水中毒。

    2、辩证。辩证准确,用药合理,并不容易中毒。反之,药不对症,药物的偏性与疾病的偏性协同作用人体,就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

    3、药物品种。药物品种来源不正确,受类似的名称或形态影响,如当初很严重的医疗事故,就是误用关木通引起的。在龙胆泻肝丸、导赤散、八正散等古方中,所用木通有两种,分别为木通科植物木通和毛茛科川木通,这两种木通都没有毒,但20世纪中期,东北地区一些药材公司误把马兜铃科关木通当作木通使用,马兜铃科植物都含有多少不等的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所以当时造成了很严重的安全事件。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因为环境对药材造成影响,致使无毒药物产生毒性。如桑寄生是一种寄生性植物,它如果寄生在有毒植物上,也会产生毒性。蜂蜜也是如此,如果森林里成片的有毒植物,如黄杜鹃花,用它们的花粉酿蜜,就是有毒的。或者蜂蜜酸败变质,或受到污染等等。

    3、有毒药品炮制不规范、火候不够或辅料有毒,或配伍了涉及十八反十九畏等情况,以及剂型、给药途径等等。

    正确对待有毒中药:

    1、有毒药物是中医药不可缺少的组成,比如毒性极大的砒石,也有治疗急性白血病等多方面应用价值;附子的毒性是比较强的,但治疗亡阳证,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替代。所以,有毒的药,用好了会有特殊的疗效。

    2、要注意有毒观念,无毒使用。对于任何患者,都要做到无毒用药,一定要确保用药安全。

    3、要防止两种片面观点,一是对狭义的毒药谨小慎微,用量低于有效剂量以下,根本达不到治疗效果。二是对无毒药物,盲目增大用量,产生严重事故。

    广东民间有个很不好的风气,新生儿降生的时候给喂人参汤,因此导致新生儿中毒乃至死亡的非常多,事实上,以人参为主的无毒药物滥用导致死亡的情况,比有毒药物中毒死亡要多得多。

    还有就是对古代文献记载的毒性,要有深入研究和认识。古代对一些慢性中毒的药物认识不足,如解表药中的细辛,清热药中的山豆根,古代典籍没说有毒,新版教材都标注了有小毒。

    反过来,古代一些标注有毒的药物,现在看来不一定有毒,如蕲蛇,作为一种毒性很强的蛇,它药用的时候是去掉头部的,身体并没有毒。就算不去掉头部,毒腺经过干燥加工,毒性也会降低,再加上针对血液产生毒性的蛇毒,口服所产生的毒性一般不明显。在野外被蛇咬伤,用嘴尽量把毒吸出来是正确的。

    所以具体药物具体研究,不可盲目。

    中医解毒:与西医原则上一样,首要是清除毒物,口服中毒则催吐、洗胃,或者用点泻药尽快排出去。皮肤吸收中毒则马上冲洗皮肤,呼吸道中毒如硫磺产生的二氧化硫,应马上脱离现场。

    其次是减少吸收,马上喝牛奶、豆浆、鸡蛋清,一方面保护胃粘膜,一方面把毒物稀释,减少吸收。

    已经吸收的怎么办?多喝水、利尿和输液,以加速排泄。

    中药的特效解毒药很少,常用甘草、绿豆、金银花煎汤服,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药的毒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dn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