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从不同层次看事物,并在各个层次之间转换,不管我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这么做,不管我们做得好不好,不管我们看的是物体、观念还是目标。例如你也许每天都在两个层次之间转换,一个是你的价值观,另一个是你为实现价值观做的事。大概情况如下:
1 高层次的全局:我想要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有意义的工作。
1.1 次一级的理念:我想成为一名医生。
次一级的点:我需要上医学院。
再次一级的点:我需要在科学课程上取得好成绩。
再再次一级的点:我今晚需要在家学习。
用“基线以上”和“基线以下”来确定谈话位于哪一层。基线以上的谈话关注要点,基线以下的谈话关注分点。当一段分析混乱、令人迷惑时,通常是因为谈话者陷于基线以下的细节之中,而没有重新把细节与要点联系起来。基线以上的谈话应当以井然有序的方式走向结论,只有在有必要说明某个要点的细节时才可走到基线以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