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镜子能显现出人类最真实的面貌?
什么样的门票才能摧毁一个人内心的最后一丝笃定?
四年前我看了《娱乐至死》,那时候我觉得网络社交平台的磅礴发展之势太过凶残,就卸载了微博,决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四年后我在微博上看到黑镜更新了第四季,跃跃欲试准备尝鲜...
显然《娱乐至死》并没有给我以迎头痛击,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好青年,我再次跳入了娱乐海洋的边缘。
黑镜 —— 一千五百万的价值 15 million merit,整个系列最让我震撼又无奈的一集。那时候被震的头皮发麻,四处安利朋友这部神作,在微博知乎忘乎所以。后来在豆瓣看了一篇帖子,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没有逃脱编剧所阐述的逻辑,万千感慨皆为一瞬,娱乐已经是你生活的常态。
剧情设定在一个完全由虚拟程序构成的世界里,人们生活在由屏幕墙组成的房间中,每天靠骑自行车来获得虚拟货币,除了吃喝拉撒外,就只剩下了看电视,和打造自己的虚拟形象等消遣的方式。原本具有生命力的琐碎时间,也被娱乐信息所侵占。
当全部生活都已经被娱乐化时,我们会怎样?《一千五百万的价值》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人们终日在自行车上看着电视节目,百无聊赖。失去了虚拟货币的人沦为清洁工人,受到所有人的歧视与践踏。当失去了虚拟货币的男主不能跳过房间中的电视广告,想要从小格子逃出时,屏幕上显示的“广告期间不得外出”,那种被娱乐信息所掌控的恐惧感才由此而生,你只能接受他们所给你的信息。
事实上,这些电视巨头还把控着人们的生长轨迹。你想要逃离每天反复踩踏自行车的日子?参加选秀,胜出成为人上人。那张价值一千五百万的参加选秀的门票,男主倾家荡产帮助自己喜欢的女孩参加了真人秀节目后,才发现,这一切只在乎你有没有卖点。为了卖点,他们可以把一个只是梦想唱歌的女孩变成了供大众低级娱乐的模具。
男主得知此事痛不欲生,甚至再次爆发去积攒那张门票,他站在台上把三角玻璃放在脖子处时,我以为的鲜血、人亡都没有出现,所有对现实的控诉,对娱乐巨头的抨击为观众带来了短暂的、久违的、陌生的真实感。
却在主持人一句“这真是一场精彩的表演”下沦为了观众的笑柄,虚拟观众席下爆发的一阵阵掌声与笑声吞噬着男主心中的爱与恨,曾经的血与泪也都在笑声中化为了麻木。
无尽的茫然中,主持人给了他一份工作,让他以这种表演方式表演脱口秀。他接受了,但又有谁能指责他的选择,尤其是在做出了这样的牺牲后,还能有什么值得改变,值得争取的呢。
就像赫胥黎曾说的,“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我们不再想要阅读书籍,只会被动接受。真相成为娱乐海洋中的一粟,无人问津。我们的文化因琐碎而杂草丛生,大众为微不足道的事物而痴迷,娱乐就真的可以至我们于死地了。
也正因如此,成功的人能够看到娱乐表皮下的虚无和痛苦背后的别样体会,他人却还迷失在欢娱之中。佛陀望穿凡世的纷扰踏定前路,才能一往无前入无色,留下世人在红尘中茫然、流落。
如今碎片化的信息无缝穿梭在生活的分分秒秒,被这种娱乐至死的环境所吞没绝不是一个人应有的状态和追求。相反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成为了人群中稀少可贵的品质。面对事情保持应有的看法与立场,不再随意站队,不再吝啬分享,不轻易在底线上退步,人们才能在越来越杂乱的信息冲击下保持真正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念,去生活出自己人生的轮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