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腿叔叔》是美国女作家简.韦伯斯特创作于1912年的作品。我很早就听说过,后来在一份“素质教育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的书单中又见到它,便从阅读指导中心那里借来看看。
虽然《长腿叔叔》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推荐书目上,但如果孩子去读我还是建议家长和孩子去聊一聊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成人童话,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与孩子们聊聊书,听听他们的想法,让一部一百年前的“成人童话”闪现出一些思辨的光彩。
一、聊聊构思。
其实孩子们只要读过这部作品就能敏感地发现作者构思的独特之处——信(对,又是信)。除了第一章,整个故事是由81封长长短短的信件组成的。用信作为故事载体的作品不少,绘本中有《小蜡笔大罢工》,儿童文学中有《亲爱的马修先生》,传世名作中有《给陌生女人的一封信》。信可以赋予虚构作品一种特有的真诚,读的时候好像在聆听另一个人的不轻易表露的内心,所以这样的作品很容易打动人。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读过跟信有关的作品吗?你收到过信吗?或者在家庭里发起一场写信运动,给家庭里任何一个成员写信(包括宠物)。新年将至,每个人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对自己未来一年做一个小小的规划,看看短短的一年我们能有什么变化和收获,也可以在每一年的年终岁末获得迎接新年的仪式感。
二、聊聊书中的教育。
书中的女主人公在长腿叔叔的资助下上了大学,因此书信中有不少关于自己学业生活的描写。比如我们在信中知道了女主人公要修习的有拉丁文,法文,几何学,英文还有生理学,体育方面有篮球和游泳,甚至还在课余笔耕不辍,创作诗歌和小说,同时还有一些基础的手工和礼仪课程。这种综合性学校的课程设置对你有什么启发吗?你和你的家人可以试着投票表决,这些课程你是会选择全部学习还是只选择一部分,然后在你的发言中列出个一二三,说说为什么这样选。我相信从表决和投票中,我们能从课程角度对教育有一个全面的思考,也许还能听见孩子对学校生活的观察和独特的想法。
三、可以和孩子聊聊时代。
作品的诞生年代是1912年。1912年,美国快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大都会纽约已经拥有了布鲁克林大桥和到处可见的汽车,是现代化大都市的雏形。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可以读书,也可以去读大学,甚至在1912年这年出现了第一个独自驾驶飞机横跨英吉利海峡的女飞行员。但是为什么在故事里,长腿叔叔总会在一些安排上表现出一些“霸道”和不近人情呢?他为什么会觉得乔若亚应该听他的或者一定会听他的呢?乔若亚在面对富有又出身高贵的平莱顿先生的求婚,为什么会选择拒绝呢?上中学的孩子如果读过《简爱》,也可以结合这部作品一起聊聊。如果没有,那么家喻户晓的灰姑娘的故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要觉得和孩子聊这些有些深奥,孩子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勇敢提出问题,但不要期待完美的答案,因为有时候问题只负责敲开思想的门。
四、聊聊小说是否过时
实际上,如果给这部小说按照现在的标准贴标签,我选择“养成系”和“甜宠”。这样听起来还是很俗气的,对吗?但是在它诞生的1912年,这本书曾经极大地推动了“女性应该接受教育”的理念的发展。到了我们阅读它的21世纪,也许故事中这些“养成”桥段并不适合现代女孩子品质的培养,但是从孤女成长为一名有思想,有才华的女作家的过程,正是一个人从觉醒到奋斗,展现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的过程,自尊,自爱,自我矛盾又自我挣扎,同时从这挣扎的泥潭中走向下一个重生。其实,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读完她四年的成长历程,都要认真思考“自我价值”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作品的启蒙作用永不过时。
我在网上搜索《长腿叔叔》时看到了很多溢美之词,这本书很早的时候就曾被改编为音乐剧,的确是一本传阅全球的名著。《长腿叔叔》的内容是很吸引我的,很有趣,让我三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但读完后,我想的更多的不是赞美,而是开始思考:在这个时代,当它被送到孩子面前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读到一些什么。
读一本书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别人说好你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但都要讲一讲自己的理由。不能因为它出现在某个权威书单上,因为它被某位大咖推荐,我们就说它好。读出自己的角度,咀嚼出自己的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记住,唯有自己点燃的思想火花才能照亮自己生活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