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火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把一系列的地下音乐人都翻到了地上。进入所有人的大众视野,说实话,这个节目我只看了第一集。看到吴亦凡瞪眼睛的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按了右上角的叉。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嘻哈人,甚至说不是一个真正懂嘻哈的人。只是一个连爱好都算不上的,平时也只会在网易云上日推推送到的时候听一听的人。身边存在好些地下的嘻哈人或者说是十八线的嘻哈音乐人。这样说并不掺杂着任何的贬义,只是真实娱乐圈对他们的定位。了解了他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后,对他们还是心存敬意的。毕竟做一件看不到未来的事情,一直不被大众和周遭认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程度,还能每天练习坚持下去,这样持续好几年,我自省自己是很难做到的,他们圈里大部分的人都能做到,这点是值得赞扬的。
他们小部分属于歌红人不红的阶段,大部分却处于歌不红人也不红的困境。《中国有嘻哈》在他们部分认为参加选秀有点宝(傻)以外,还像是一剂精神春药, 全部都兴致勃勃的认为嘻哈的春天到了。毋庸置疑的是嘻哈人们现在被看到了,速度很快的出现了一大拨嘻哈人。嘻哈风也很快速的席卷了全国,可是离全面解放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就像《西部世界》里的一句话“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你们觉得我这样说太过于片面?
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结论的原因。
NO.1 嘻哈人的整体基础素质是否能支撑他们走入主流?
答案是绝对否定的。这里的素质不来自于他们读过多少书有什么文凭,而是对与“职场”的职业技能。这里的职场不是某个公司或者某个企业,而是针对“娱乐圈”这个大环境。现在的嘻哈音乐人大部分来自于地下,地下之于学院派,它更加自由没有约束。这些音乐人大部分都是源自于对某种音乐的热爱,才开始去接触去从事这种曲风的地下音乐。因为热爱,他们更愿意去研究了解,更想做更好的音乐而不是更赚钱的音乐。
但当这一切被翻到地上过后,利弊立现。这一届的嘻哈里红的这一波嘻哈人,几乎每个人刚红就开始出一些类型差距不大的负面新闻,而这些类型的负面新闻几乎都是中国大众和传统中国儒家思想社会无法接受的。这一点上,学院派艺人们就占了更大的优势。
他们更明白“娱乐圈”的规则,和做艺人这个职业应该需要的一些职业素养。例如一件事情,常人做和公众人物做,对于自身来说的冲击到底有多大的区别。这是习惯了追求自由自我的地下音乐人们,想要走进主流市场需要更加努力学习的部分。所以纵观现在事态发展,地下音乐人大部分想要走进主流市场得到认可,在职场技能学习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情况还不能支撑他们成为主流。
NO.2 嘻哈在中国国情下是否走的长远?
首先 hip-pop 来自美国街头文化,遵从来自自我的表达。确实算是一个舶来品,可在中国从古至今有这种热爱表达自我 be real 又擅长押韵的朋友么?Freestyle 之父曹植,battle 之王诸葛亮,be real 到不行的诗人李白杜甫词人柳永。在中国传统思想的浸营下,要么就是仕途不顺要么就是结局唏嘘。读史使人明智。
在来看看今天的嘻哈歌手们,资源不错运营团队牛逼并且自身求生欲最强的 GAI,大叫“祖国万岁”都还是在大环境下被强行退赛了。(摊手)太多人吐槽大环境太恶劣,吐槽社会吐槽国情。高呼着我们要自由,不要被控制的追求美式的生活。真正把你放在人人持枪信息不受过滤的生活环境下,以现在中国大众对世界认知下。你想想你会不会处于时时自危当中,你想想你会不会三观崩塌,难辨真假。并且社会是不会因为你的意志所转移的,你没有牛逼到能改变它的时候就只能适应它。
现今国情下,只能 feat 核心价值观24字才能走的长远。冲突点在于当来自于街头大众文化的曲种,而大众却不会为你的求生欲买单,这时候作为嘻哈歌手该何去何从?
NO.3嘻哈人在国内的赢利点在哪里?
再来我国的版权问题那么多年一直根深蒂固,政府再怎么努力也收效甚微。根本来自于,大家习惯了免费,我唱你的歌听你的歌是对你的肯定,你应该开心的想法根深蒂固。对于知识付费的意识稍显薄弱。在版权问题完善的国家,近两年崛起的从一无所有到纸醉金迷的嘻哈歌手数不胜数。离我们远一点的 Post Malone,近一点的 D0K2。通过才华和创作来作为主要赢利点成功。是大多数地下嘻哈人的梦想中的成功方式,认为这样值得骄傲且体面。可在我国娱乐圈大环境下,大部分艺人的盈利点并不来自于此。多数的线上艺人的盈利点都依托于出场费,演出,代言。而地下艺人们过去的赢利点来自于,有一些小众知晓的情况下的一些线下演出,一些创作歌曲混音的贩卖。持续创作时间很长,但是这些只能稍显维持生计,付出和收获并不成正比。翻上地上后,演出身价都开始提升。出场费也开始水涨船高,也开始可以接到代言。这无疑会让中国嘻哈歌手们的经济情况得到缓解,虽然卖脸会让他们觉得稍显不是那么体面。
冲突点再次袭来,商家们在选择活动明星,演出嘉宾,品牌代言的艺人。除去大众熟知度,个人形象以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社会认可性。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家不会想好不容易花大价钱请来的代言人,过两天广告不能放了。不想好不容易做的演出中途不能出演,最终得不偿失。商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就会选择更加稳妥的方案。剩下的又只有像以前地下一样的小型演出。那对于现在的嘻哈音乐人来说地上和地下对于他们的赢利点来说好像有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切的源头又回到问题1和问题2,显得无助又尴尬。
现在有一大波趁着热度,想要进入这个圈子觉得有赚头,想要趁机捞一把的人,确实显得无知又盲目。本着“存在即是合理”的理念,我还是相信嘻哈在中国,最终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盈利模式。一切都还是在起步阶段,时间会帮市场淘汰掉想要蹭热度捞一笔的人。
真正的热爱能使留下来的人,走过黑暗,最终到达光明的塔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