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变量》精华笔记:在慢变量中看见中国社会的趋势

《变量》精华笔记:在慢变量中看见中国社会的趋势

作者: 优杜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10:10 被阅读0次
    题图:路的方向

    趋势,是一个我最近想得最多的词。

    在经济越是下行的时候,大家越多的关注到趋势,渴望从一家公司的趋势、一个行业的趋势、一个国家的趋势、甚至全世界的趋势,获得更为宏观的视角,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得到App首页Banner重磅推荐的书籍《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吸引了我,第一时间下单购买,第二天通过京东物流送到家,便花了一晚的时间品读。

    提示:书籍《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和得到App线上内容《何帆报告2018-2019》内容高度重叠,不建议重复购买。

    《变量》的可读性不错,通过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来讲述,让我们看到历史鲜活的一面,同时能够透过想象理解背后的逻辑,在众多变量中找到影响未来的慢变量,不失为一本好书,推荐阅读。

    我原以为东莞是一个和深圳一样的城市,其实东莞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多核城市」;我原以为城市化的进程发生在中国的所有城市,其实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收缩,所以才有各个城市的「强人大战」;我原本对应用技术不屑一顾,而中国这些年却是通过应用技术在众多应用场景实现了赶超。

    以下内容摘录《变量》的核心观点,全干货,容易消化不良,为获得对观点的深刻理解和良好的阅读体验,推荐你进行完整的阅读。

    本书看点:

    1. 发行方式:《变量》是一套年度报告系列丛书,计划从2019年到2049年,每年出版一本,记录中国最激动人心的故事,勾勒历史的清晰轮廓,寻找支撑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变量。
    2. 写作方法:用「鹰眼视角」,从慢变量中找到小趋势,预判未来趋势;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和记录,展示历史面貌,还原现场。
    3. 叙事模式:描述30年的叙事模式不应该是单向度的长河模式(编年体),它通过描述历史这条河流的曲折行程,告诉我们历史的最终归宿,而应该是大树模式——多维度的,它通过观察嫩芽和新枝,并不断把目光拉回母体,帮助我们去体察母体的生命力。
    4. 写作目的:唤醒你的历史感,让你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命运及自己所处的时代。历史感让你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命运和他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也和历史的进程息息相关。历史感是一种通过知识的积累、长期的思考、细致的观察、突然的顿悟形成的直觉。我会带你走出你自己的部落,从共情视角去理解他人,培养对时代形式的敏感度,逐渐建构一种深邃的历史感。
    5. 目标读者:对中国的母体有深切关怀的当代读者和30年后的读者。

    核心概要

    过去30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慢变量是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创新,想要判断中国未来的趋势,必须了解这三个变量,中国的工业化没有停止,城市化没有停止,技术创新也没有停止。这三个慢变量一旦打开就无法合上,它们就像三股洋流,会继续把我们带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只能看到自己关心的事物。—— 梭罗

    无论是看投资还是看消费,无论是看内需还是外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都不算很好,也不算差,但影响2019年趋势的主要不是基本面,而是信心。信心看预期,预期看政策。政策要看国内政策,也要看来自国外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变化。

    在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不是信心,而是对信息的筛选。

    快变量和慢变量:

    天气是快变量,月亮和太阳是慢变量。从历史的大尺度来看,电比电子计算机更重要。

    小趋势与大趋势:

    小趋势:按照美国未来学家马克·J.佩恩的定义,占到人口1%的群体出现的变化,却能产生与其人数不相称的影响力,引起社会风尚的深刻变革。在小趋势里面的人觉得这是一片海,在小趋势外面的人则觉得这是一滴水。

    发展初期看大趋势,发展后期看小趋势(分化),之所以出现大趋势,是因为有了小趋势。在未来时代,小众才是主流。

    2018年的5个变量

    1. 大国博弈

    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一方面是当一个新兴大国赶超霸权大国,而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时,国际格局就会出现巨变;哈佛大学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曾说,经济增长是和平时代的竞赛。背后的原因是:哪个国家经济增长更快,就能证明其制度更有优势。另一方面是美国内政导致,民粹主义崛起,一群人不愿意看到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太快。中国的高科技研发落后于美国,但高科技应用将会快于美国。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曾说,能让美国和中国和好的唯一可能就是火星人入侵地球。何帆认为,人工智能社会的到来或能让中美两国联手应战。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本杰明·弗里德曼有个著名论断:经济增长会影响国民性格。

    •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们会更乐观、更自信、更包容开放。中国政府还是民众对技术创新的欢迎态度都远超西方。
    • 中国一直秉承着实用主义精神,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相信拿来主义,相信只有技术不断进步,才能提高国家的实力。

    2. 技术赋能

    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个市场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只有当技术的性格和市场的性格匹配起来,才是真正的佳偶天成。最具生命力的新技术总是出现在无人地带。

    • 技术和市场匹配。极客极飞在新疆找到植保无人机应用场景。
    • 技术如何为人赋能。在无人地带,新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先行优势,掌握更多的信息,为更多的普通人赋能,并进一步创造出新的需求,直至重建一个更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在创业阶段,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找到应用场景。寻找应用场景有三个步骤:

    1. 选择。在看起来距离新科技最遥远的地方,新科技的应用场景反而最多。
    2. 适应。技术适应市场,不断迭代。
    3. 改造。新技术带来的组织变革、生产变革甚至制度变革,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

    在信息化时代,中国经济要想最终胜出,要靠“群众路线”,尽可能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更多的合作伙伴用效率更高的方式组织起来。

    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也不是进攻,而是改变作战规则。

    曾鸣总结中国企业的三种「穷人的创新」:

    1. 整合创新。整合现有技术,贴近客户需求。
    2. 流程创新。廉价劳动力+流水线 战胜全自动化。
    3. 颠覆式创新。蛙跳优势/后发优势。

    中国未来的优势:整合工程师红利和市场红利,专注于技术的快速应用,再从应用技术反作用于核心技术,用强大的市场力量诱使核心技术与自己一起演进的战略。

    • 工程师红利:劳动力密集型的研究和开发。
    • 市场红利:市场技术需求推动的研发。

    3. 新旧融合

    有的传统企业已经学会了新兴行业的打法,新兴行业也在向传统学习。我们不能迷信互联网的力量,互联网行业不可能对所有传统行业发起「降维打击」,相反,互联网行业自己的发展已陷入低谷。

    互联网的利器:

    1. 数据。(小数据是传统产业的主场)
    2. 技术。(疏于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技术)
    3. 资本。

    互联网企业发起的造车运动并不成功,传统车企正在杀进新战场,汽车是一个工业化的代表,是一个不仅需要创新而且需要尊重传统的行业。

    创新没有止境,但传统定义了创新的底线。传统教我们的是如何平衡、妥协和取舍,并保持谦卑与敬畏。

    海尔故事:企业必死,生态长存。
    海尔的打法是「去海尔化」,这是一种比互联网企业更激进、比创业企业更疯狂的打法。海尔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小的平台上长出来很多“小微”(创业项目)。张瑞敏说,海尔选择的是从一个封闭的科层组织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从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变为万千物种自演化的生态系统。

    所有的公司都难逃一死,所有的城市都近乎不朽。——凯文·凯利

    旧的不一定是过时的,旧事物中同样蕴含着创新的基因;新的不一定是更好的,甚至新的并不一定是新的。创新不是简单地弃旧扬新,而是不断地回到传统,在旧事物中重新发现新思想。

    4. 自下而上

    从长期来看,城市的发展应该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力量能够维护城市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激发出普通民众和基层社区的创新。

    • 多核城市。未来的城市会变得更扁平化,没有单核,没有中心,是一个多细胞的平台。东莞市一个典型的多核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也会是这样。
    • 城市「收缩」。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提出现代都市的悖论:随着长距离运输成本下降,接近性(Proximity)的价值反而上升。城市一体化程度提高之后,城际之间的人流和物流会变得更加通畅,但人们的生活半径很可能不仅不会扩大,反而会缩小。
    • 街道/社区颜值革命。互联网会颠覆传统的城市空间(位置、位置、位置)概念,引发各种小而美的创新活动。一个城市中的老城、旧城和城中村可能更容易获益,它们蕴含着一种持续演进、自我繁殖、自我更新的能量。

    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经历的城市化是一种极其独特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然而:

    1. 土地的流标现象增加。
    2. 标杆房地产企业改名去掉「房地产」三字。
    3. 收缩城市。城市不会总是扩张,有的城市已经开始收缩,2007-2016年,中国有84个城市出现了人口收缩,包括东莞、义乌等沿海发达城市,人口压力来了。

    自下而上的力量开始浮现。

    5. 重建社群

    托克维尔定律: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社群生活,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只有当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学习如何彼此相处,一个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和谐。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只有重建了社群,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原本松散的社群开始自发组织、自发生长,这种力量将大为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公共秩序。

    • 丰裕社会。一个友善、互助的社群对人们的幸福指数的提升变得更为重要。
    • 择邻而居。
    • 网络连通。

    社群的形态与发展方式各不相同,既离不开关键人物的刺激推动,也离不开其中每个人自发的相互作用。社群力量已经开始在一些被我们忽视的角落里发挥作用,比如农村小学。如果农村学校能够给孩子提供平等、包容、自信、乐观的社群环境(小班教学),农村孩子的成长将不再是需要担心的社会问题,他们反而可能比生产线式的城市教育产物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如果让公民多管小事而少操心大事,它们反而会关心公益,并感到必须不断地互相协力去实现公益。——托克维尔

    移民社会是生来平等的,而不是通过努力变得平等的。

    未来的收入分配是一条N形的波浪线。干脏活、累活的劳动者收入会提高,受过专业训练的熟练劳动力收入水平更高;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水平是最低的,这是波谷。最后,那些最具有创造力的天才人物收入水平最高,这是最后的波峰。

    未来最成功的人是终身学习者,跟有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太大关系,他们能成功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

    (正文完)


    PS: 以上内容全手动敲击输入,请不吝点击「喜欢」支持哦,谢谢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变量》精华笔记:在慢变量中看见中国社会的趋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hrrqtx.html